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爱心妈妈三十载情暖乡邻

——记北京昌平区流村镇古将村农民李淑英

2014年08月05日 10:14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李淑英(右)为来顺妈理发

李淑英(右)为来顺妈理发

  2014“北京榜样”7月第5周榜单日前公布,农民李淑英含辛茹苦将邻居家孩子抚养成人的故事,在昌平区流村镇古将村口口相传,在人们交口称赞的同时,更多人因这一人间大爱诠释出的世间真情而感动不已。

  30年时光荏苒,随着非亲生子“来顺”一天天长大,李淑英如今已是年近古稀。看着自己半路“捡”来的儿子,她眼中的慈爱透着一股子坚毅,“这孩子打小儿就没让我着过急,听话。收养他,是我自个儿愿意的,永远不会后悔”。

  这么多年,为了“自愿”这俩字儿,李淑英无怨无悔地扛起了一份原本与她无关的责任,一路的艰辛更是被一语带过,“我能扛,这不都扛过来了?!”

  时间回到1985年3月8日,入夜,隔壁黄进满家传出婴儿的啼哭声。“黄家两代人智力都有障碍,听声音知道他家媳妇孩子生下来了,我这心也跟着提了起来。”李淑英回忆说,她因为不放心,和家里招呼了一声就赶紧去了邻院。

  “孩子细皮嫩肉的,躺在黑乎乎的炕席上,旁边4个人就那么看着。”眼前所见让李淑英顿时流下了眼泪,心疼不已。这一家人能把孩子养活吗?站着思索了半天,快言快语而又热心的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孩子抱过来,怎么也要给他养大!那时已身为人母的李淑英拿起一件旧衣服,把婴儿包好,抱回了自己家。

  “他家里人要有一个行的咱都不用管,真心怕这孩子被糟蹋了,不甘心。”李淑英说,为了让命苦的孩子顺顺利利地长大,她给抱回的婴儿起名“来顺”。

  自打抱养了来顺,本就不富裕的李淑英过得愈发艰难。那时她的大儿子刚刚初中毕业,在家务农,二儿子和女儿正在上小学,丈夫靠种地和做点铁匠活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在一家人紧巴巴地省吃俭用中,小来顺满月了,随即上幼儿园、进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然而,生活总是难遂人愿。1994年,来顺的父亲黄进满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生命,一年后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家里只剩下来顺患有智障的亲生妈妈。看不得这种孤苦的李淑英又做出了一个决定:为方便照顾,把来顺妈也接过来,两家合一家。

  记者从乡亲们口中了解到,来顺父亲的车祸,车主赔偿3万多元。一部分用在了来顺的生活开销,剩下的钱,李淑英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为来顺盖了四间新瓦房。为了减少开支,她自家的房是东拼西凑,全家动手凑合盖起来的。

  “做饭、洗衣、做家务,他总是尽量帮我多分担一部分。”想起多年前罹患结肠癌去世的丈夫,坚强的李淑英不免有些哽咽,“他走的那年,来顺考上了中专。”丈夫去世后,李淑英的担子更重了,退耕还林的树要管,自留地要种,家务活有增无减。2008年底,累倒了,因颈椎压迫神经住进医院。就在她住院后的第三天,来顺的生母不慎将胯骨摔折,也住进了医院。考虑到以后的生活,李淑英要求提前出院,继续“扛起”这个家庭。

  随后的几年,日子一天天有了起色。2002年,来顺中专毕业并在一家中德合资企业找了份工作。“这孩子有出息,不枉费我这些年的辛苦。”李淑英每每提起这个“儿子”,都要在人前竖起大拇指。

  去年“十一”期间,来顺迎来了他人生中的大日子,李淑英为“儿子”操持了一个欢乐体面的婚礼。那一天,来顺感念养育之恩,恭敬地向李淑英敬茶,他对“妈妈”满怀感恩和钦佩,“我妈为我们家苦了一辈子,从小我就立志将来一定好好报答,这是必须的,她就是我亲妈!”

 

编辑:曾珂

关键词:爱心妈妈 将邻居家孩子抚养成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