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政协65周年>要闻要闻

协商民主中国路

2014年09月19日 15:00 | 作者:杨灵 | 来源:《中国政协》
分享到: 

  协商民主的政协渠道

  9天,5次全体会议、8次小组会议、1次界别联组会议、1场提案协商办理会……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各种形式的协商平台,为政协委员们提供了充分的畅所欲言、直抒己见的空间。

  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全国政协有34个界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的独特优势,为凝聚共识提供了有效途径。

  政协是意见的集散地。仅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共收到5875件提案和数百份书面发言,还有47位委员走上人民大会堂的讲台发表意见。

  “学好汉字、写好汉字,是关系到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凝聚力乃至文化安全的大事,必须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起重视!”苏士澍委员在发言中说。

  “我国应加紧制定、尽快出台《反恐法》,以更加坚决有力地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给暴力恐怖主义以迎头痛击。”郭承真委员针对近年来暴力恐怖活动的升级积极呼吁。

  “建立涉及信息安全事务的部门协调联席机制,加大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力度,不留监管真空。”杨元庆委员建议,移动互联时代应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

  政协是观点的辩论台。在这里,委员们愿讲话、敢讲话、讲实话,不同观点的交流、交锋、交融,碰撞中激起一团团智慧的火花。

  “我反对‘文化产业化’。”3月4日,政协文艺界小组讨论现场,冯骥才委员毫不掩饰自己看法:“文化是‘润物细无声’滋养人的,怎能以金钱为目的。”

  “不应完全反对‘文化产业’。”靳尚谊委员用数字佐证自己的观点:中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不足5%,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国家主张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对经济发展起作用。

  “交锋是为了建设。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地发表最真实的观点,对问题的解决确实能起到推动作用。”左东岭委员说。

  政协是智慧的汇集地,尊重多数人的意见,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

  3月7日,针对近期暴力伤医事件接连发生的状况,90位政协委员联名“紧急提案”,要求尽快制定出台专门的《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条例》,防止暴力伤医再次发生。

  “这份提案凝聚了医卫界几乎所有委员的共同声音,希望能通过界别提案这种方式,突出最关键的诉求,集中力量解决一件事。”提案牵头人凌锋委员说。会议期间,就此提案召开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国家卫计委等多部门紧急协商会。

  全国政协除了全委会、常委会等传统协商形式外,近年来又创造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多种协商形式。就委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举办提案办理协商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政协协商民主形式。

  今年两会期间,47件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提案得到了全国政协的立案。全国政协将此类提案列为重点提案,并邀请了相关委员和提案承办单位共同举行了一场提案办理协商会。委员们认为,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除了市场因素外,还有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式等原因,特别是部分地方政府的不当介入,使产能过剩超出了市场竞争的正常范围。会上,作为提案承办单位的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中央十部委相关负责人分别作出回应和表态。两个多小时的会议,委员出招,部委接招,沟通促进了了解,协商形成了合力。

  2013年来,全国政协共提出提案5000多件,涉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政协提案为政府决策发挥了重要咨询作用。对此,金蔚委员深有体会。在去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金蔚委员递交了一份名为“警惕和防范企业办的私家会所对党政干部的侵蚀”的提案。后来,这个提案成为中纪委2013年反腐的重拳行动之一———整治会所中“歪风”的纠风行动。所以,每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金蔚委员都精心准备提案,因为“委员们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看似日常的行为,来践行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来践行协商民主。”

  不管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事”,还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小情”,不管是大会召开期间,还是闭会期间;不管是提案办理协商,还是界别协商,也不论是专题协商,还是对口协商,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的舞台上都焕发出独具特色的魅力和不可比拟的作用。

  协商民主的创新发展

  “年委员、季常委、月主席。”曾经,政协内部流行这样的说法。就是委员一年开一次大会,常委一个季度开一次常委会,主席一个月开一次主席会。尽管是笑谈,却反映出政协协商民主力度不足的现状。“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协商民主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从2013年10月开始,全国政协每两周召开一次协商座谈会,每次一个专题,这也是全国政协为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增加协商密度”要求而举办的,至今已经举办了8次。

  “参加过这样的会议,就能亲身感受到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充分体现。委员们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作出判断。这是新一届政协在推动协商民主建设上的重要成果。”王计委员曾参加今年1月举行的有关核电发展的一次会议,他回忆说,现场讨论热烈,有的委员明确反对,有的委员则坚定支持,多种观点充分博弈。

  黄燕委员深有同感。黄燕参加了建筑产业化专题的那次会议。“建筑产业化就是利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来建造建筑,在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方面大有可为。”黄燕所在的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这些年不止在大力呼吁推动,而且着手在保障房建设方面探索着开始做。“这样高规格的座谈会来得太及时了。”

  通过这样的协商议政,从国家层面去推动和促进当前政府和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的解决。

  双周协商座谈会是1950年由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创立的一种民主形式,至1966年,举行了上百次,其后中断、“消失”40余载。有委员认为,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恢复,大大增加了协商密度,被视为协商民主的一次理性“回归”。

  “这是全国政协去年工作开创新局面,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走出的关键一步。”刘佳义委员说。“双周协商座谈会一年开20次左右,每次大概邀请20位委员参加,一年下来就有400多位委员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参政议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介绍,每一次协商座谈后,全国政协办公厅都会把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加以整理报送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

  “双周协商座谈会开辟了政协委员和中央高层交流的渠道。”李毅中委员建议,接下来应该更好地利用双周座谈会成果,可以采取分层次的方法,有的向中央专报,有的交政府部门决策参考,有的在委员间通报,还有的可以面向社会公开,让更多的人来集思广益,从政协的角度来说能增进民主协商,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也能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政协工作。

  除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去年,全国政协还创造了几个“第一次”。

  第一次制定和实施年度协商计划。“针对协商的随意性,决策的随意性,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究竟怎么解决?去年,经过中共中央批准,我们推出了一项改革举措就是制定年度协商计划。”担任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主任的刘佳义委员谈到,各部门都在协商计划下凝聚共识、交流思想、形成新的观点,提高协商的权威性,为中央提供决策参考。

  第一次以协商民主为题开展专题调研。去年,全国政协的七位副主席分别带队赴14个省(区)市,开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党政领导、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对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智慧,有力推动了协商民主制度在新形势下的研究和探索,也成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参考。

  第一次以拓展协商民主平台,增加协商民主密度为内容的活动全面铺开。

  “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伟大事业正热切呼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之助力、为之服务。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助推全面深化改革,正逢其时、正迎其势、正合其需。”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主席王明方表达了所有委员的心声。

  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什么、与谁协商、怎样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运用?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民主体系。

  “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在各个领域和层面运行的协商民主本身制度化;二是使协商在党和国家工作以及社会生活的相关领域或相关过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环节。”上海市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说,前者关系到协商民主的整个制度体系;后者关系到党、国家与社会各领域运用协商民主的能力。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李君如表示,全面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要注意贯彻“广泛”和“多层”的要求。“广泛”指的是协商民主横向的覆盖范围,“多层”指的是协商民主纵向的布局层级。把一个横向联动、纵向衔接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同逐步完善、不断发展的选举民主制度相配套、相促进,能够更好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完善人民政协制度至关重要。王明方委员建议,一是将人民政协及其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二是形成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规范好协商主体、内容、形式、程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已经被列入全国政协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三是建立党委和政府、政协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计划共同制定、课题共同确立、实施共同组织、人员共同参与、责任共同承担”的协商活动新格局。四是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如今,协商民主已经超越了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工作范围和途径,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委员们认为,要完善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民主协商制度,尽可能多开展政府部门与各阶层之间的协商对话、决策咨询、媒体讨论,特别是就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充分协商,并完善一系列决策上的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表达、协调和整合,避免决策的随意性,提高决策水平,提升政府形象。

  “还要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卞晋平委员认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应进一步完善村民会议、老年人协会、居民会议、社区代表会议、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协商制度,拓宽协商的范围和途径,丰富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完善制度文本,更重要的是形成权威性的规则,发展出具体的程序机制,并使制度能够在实践中运转。”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陈家刚表示。

  我们期盼,协商民主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期盼一个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

 

编辑:付鹏

   1   2  

关键词: 中国道路 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 “协商民主”是一种怎样的民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