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留住深山里的“无字天歌”

2014年10月28日 16:34 | 作者:舒迪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正在歌唱的侗族姑娘

正在歌唱的侗族姑娘

 

  义卖脐橙支持大歌传承

  没有企业支持,没有基金会合作,没有社会资金帮扶。民艺社所有扶持侗族大歌和琵琶歌的费用,除了成员们的自费,就仅仅来源于对贵州脐橙义卖获得的收益。

  每到冬季,把贵州山区的脐橙运到北京进行义卖,就成了民艺社成员们最忙碌的工作之一。

  2012年底,通过义卖脐橙,民艺社获得了52641元利润,全部用于资助歌师和学歌学生的助学金项目中。2013年底到今年初,获得133629元利润,除了资助歌师和学生外,还增设“民族文化进课堂”专项奖学金合作学校3所。

  “我们不是扶贫式的分发资金,而是设立助学金、奖教金,让那些热爱民族文化、喜欢侗族大歌的歌师和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自我实现。”青曼说。

  两年来,民艺社分别与榕江县当地的几所中学合作,成立学校侗族大歌队和琵琶歌兴趣小组,并以6000元/年的酬劳,从宰荡村请来歌师每周一次教授侗族大歌,此外还对学习侗族大歌的学生每人每学期发放500元-750元的助学金。

  同时民艺社还深入侗族村寨宰荡,对一直在坚持教授侗族大歌的5位年迈老歌师发放2000元/人/年的鼓励金,留存侗族大歌的种子。

  “我们还想筹建更多的侗族大歌队、琵琶歌队,邀请更多的歌师走进校园传承技艺。”青曼说。

  “还好,我们一直在路上”

  民艺社的侗族大歌扶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此次侗族大歌原生态音乐会上,一位72岁的老歌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位老歌师叫杨胜元,显得有些少言木讷。但是一上舞台,随着苍凉而富有穿透力的歌声响起,老人立刻变得精神奕奕、神采飞扬。

  杨胜元老人是民艺社资助的宰荡5位老歌师之一。当年,民艺社的志愿者鼓励杨胜元重新招学生时,老人非常高兴而慎重地答应了。

  可是到2013年底,民艺社的志愿者们再见到老人时,他显得非常沮丧:一开始自愿跟随老人学歌的12个少年,没有几个能坚持下来。

  “我天天晚上在家烧好一大盆炭火,但就是没人来。”杨胜元老人说,自己已经72岁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在了,作为侗族村寨为数不多的男歌师,不希望男声大歌后继无人。

  于是民艺社做出决定,所有的歌师都要全力以赴支持杨胜元的工作,随后民艺社资助的一批有志于学歌的少年被送到杨胜元门下。

  面对新的重托,杨胜元歌师略显难为情地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在民艺社的支持下能恢复侗寨古老的拜师仪式。在古老的拜师仪式举行后,悠扬动听的侗族大歌再次在小寨上空响起……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8月,当民艺社的志愿者们重返侗寨宰荡时,老人脸上洋溢着舒展的笑容,少年男歌队人数已经稳定到21人。受此鼓舞,村里另一个隐唱多年的男歌师、61岁的杨秀全,从2014年4月起也开始重新招生教歌,目前学生数稳定在11人。

  随着侗族大歌保护行动的一步步进展,贵州民艺社也有了更多的计划。下一步,他们计划给宰荡村的侗族大歌队制作一张较高水准的原声大碟。而这一切,仅仅依靠义卖脐橙的收入已经远远不够。

  和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也急需社会力量的资助与扶持。

  “侗听”音乐会现场,被歌声所震撼的企业家于博文当场资助了民艺社所帮扶的学生一年的奖学金。

  “我们想留住纯粹的歌声,却挡不住时间匆匆的脚步;我们想做得更好,却不得不承认,需要更多人的帮助。还好,我们一直在路上。”青曼说。

 

编辑:曾珂

01 02

关键词:无字天歌 侗族大歌 琵琶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