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第28届“中国水周”启动 今年主题:节约水资源 保障水安全

我国水资源开发逼近红线 政协委员呼吁拧紧“水龙头”

2015年03月23日 08:32 | 作者:杨朝英 张磊 朱文平 李玉芬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3日讯 今年的3月22日是第23届“世界水日”,也是第28届“中国水周”第一天。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当前,我国水资源利用是否逼近“天花板”?节水面临什么挑战?如何拧紧“水龙头”?就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水利部相关负责人。

  水资源开发逼近红线

  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加剧、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生态损害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全国用水总量正在逐步接近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106%、82%、76%,西北内陆河流开发利用已接近甚至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巡视员颜勇表示,水资源开发利用逼近红线。

  一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另一方面,用水方式较为粗放。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要把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先导作用和刚性约束。

  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开展

  水利部政法司司长李鹰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加大治水兴水工作力度。确定了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57项,今年再开工27项;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

  农业是用水大户。我国大力加强农业节水建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52亿亩。自2000年以来,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占全社会用水的比例从63%降低到55%,积极实施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推进东北节水增粮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启动水权试点,在27个省份80个县启动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倪文进表示,我国节水灌溉发展总体偏慢,截止2013年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3%,尤其是喷灌、微灌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1%;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尚未全面推行,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尚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支撑等有待完善。

  推进水权制度和水价改革

  激发节水动力

  李鹰表示,2015年,水利部门将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减排技术改造,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普及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加快海水、中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严格“三条红线”管理,促进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实施取水区域限批。着力打造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的“海绵家园”“海绵城市”,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同时,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节水内生动力。加快建立水权制度体系,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积极推进水权交易;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农业节水的重要突破口,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快依法节水管水,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

 

  全国政协委员车黎明建议:设立中国“种水节”

  “我倡议国家设立‘种水节’。”全国政协委员车黎明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是车黎明委员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发出这个倡议。为什么要提这个倡议呢?
  车黎明委员今年的底气更足了。他告诉记者,实际上我国的国土分为两类。一类是土地,上面有一部分是耕地,国家提出严守18亿亩红线。另一类是水域。包括江河湖泊、海洋,这部分可以称为蓝色国土。这部分国土是什么状况呢?通俗地讲,就是荒芜了!“土地撂荒了,大家都看得到,但水域荒芜了,由于在视线以下,大家都不太在意。”车黎明委员曾做过一个大概统计,内陆天然湖泊水域大概有一亿亩,近海水域大概有9亿亩,加起来比耕地一半还多。

  车黎明委员以长江流域为例说,水域健康除了水要洁净,还要有水生植物、生物和鱼类。但长江现在鱼的天然保有量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只有1/5左右,这说明水域的荒漠化程度已经相当严重。

  车黎明委员曾算过几笔账。
  首先是经济账。比如放一条一两重的鱼苗,一年就能长到一斤,两年能长到两三斤,而且完全处于自然状态下,不用人工、不用药品。
  车黎明委员还提供了另一组数据,向海洋放鱼苗,投入产出比是1∶5;吉林省曾做过的一个测算,结果是投入产出比为1∶7。同时,由于水体是立体的,水生植物等产业也有很大发展前景。

  其次是生态账。水域污染源中,农药占了相当大的部分。由于化肥过度使用,水体氨氮超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氨氮可以促进水生植物如藻类生物快速生长,形成水域富营养化,昆明湖、太湖的蓝藻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些藻类恰恰是滤食性鱼类如白莲、鳙鱼的饵料。这样,一个生态链就形成了:一条鱼每增长500克,能吸收水里14.9克氨氮,消耗60多克碳。

  有资料显示,向天然水域人工投放鱼苗,渔业部门称之为“增殖放流”,由来已久。目前,世界上开展增殖放流工作的国家已有94个。我国有组织的增殖放流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但规模较小。

  “通过设立‘种水节’,可以唤起全社会对水域健康的重视,使水体更加健康,使渔民增加收入,让环境更加健康。”车黎明委员说,我国每年用于植树造林的资金超过300亿元,种水方面只有10亿元左右,投入与其体量和巨大前景不适应。建议国家以立法形式确立某一天为种水节,让这项事业惠及全民。

 

  全国政协委员张亚忠呼吁:水源地经济发展与水质保护并重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提案建议国家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质保护支持力度。张亚忠坦言,“长期以来,受生态环境保护、渠首工程建设、移民迁安等因素影响,水源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质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张亚忠指出,水源地淅川、内乡、卢氏、栾川等4县为国家级贫困县,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县,产业层次较低,财政十分紧张,近年来6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均低于河南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水源地发展愿望迫切与发展空间受限形成强烈反差,面临着水质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和双重压力。同时,为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自2003年起河南省多次召开水源地保护工作会议,陆续关闭各类企业800多家,安置下岗职工2.7万名,地方财政减收严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企业损失补偿问题突出,关闭企业的后续处置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据统计,河南库区移民16.2万人,干渠移民5.5万人,共计21.7万人,占丹江口库区总移民人口的54.4%,移民规模、移民强度、动迁次数和时间跨度等均创造我国水利工程移民历史上最高纪录,移民迁安后续发展责任重大。因此,张亚忠建议,国家应充分考虑河南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一是继续支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增强库区县(市)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加大对河南等地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切实缓解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因工程建设带来的财政困难。三是继续加大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支持力度,编制水源地“十三五”水质保护专项规划时,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保障水质安全。


  王舰、高云龙委员建议:设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基金

  全国政协委员王舰、高云龙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建议国家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同时,设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基金等措施,筑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委员们建议按照国务院审议通过的《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在青海三江源二期工程覆盖区域进行试点,着力推进和规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确权登记制度,研究生态资产、地质矿产资源评估和服务价值核算,在此基础上,制定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财政政策、深入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扶植发展生态产业,并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

  委员们还建议制定《三江源生态保护法》,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在省内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募集的基础上,设立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支持青海发行三江源生态彩票,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拓宽资金来源,使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水周 世界水日 保护水资源 政协委员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