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做慈善重视“二次帮扶”

2016年04月06日 14:39 | 来源:无锡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讯“俞斌公益助学爱心工作室成立以后,新近吸引了将近20位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团队。”“中国好人”俞斌向记者介绍,目前工作室的志愿者队伍接近200人,已为510余名贫困学生提供爱心资助,其中顺利完成学业达350多名。

工作室的成立,使俞斌不再“单打独斗”做慈善,但他反而更忙了。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俞斌就接到不下5个电话。“志愿者范围已扩展到全市,经常会有新的志愿者来联系。”来自锡山区的贾立英慕名而来,前后已拿出近3万元资助了4个“国旗旗杆工程”并跟随俞斌数次前往河南、安徽的大别山区实地探望贫困家庭。“贾立英是志愿者团队的一个缩影,自从工作室成立后,志愿者覆盖到企业家、公务员和教师等群体,资助力量越来越雄厚。”俞斌高兴地说,早年自己做慈善时会受到一些人的嘲笑,但看到如此多的年轻志愿者热情高涨地加入工作室,在欣慰的同时感受到“群体慈善”的理念已被很多人接受。

慈善爱心活动的专业特性,伴随着工作室的运行而日益明显。“以前去山区,更像个人随机走访慰问。”俞斌坦言,自从工作室成立后,志愿团队会预先进行受助者的资质考察与助学建档工作。去年年底,俞斌从霍山县漫水河镇获得受资助者预选清单,会同团队成员一同筛选对象,并与志愿者赶赴当地实地确认,确保有限的资金“急人所需”,效果良好。据悉,工作室还建立了资金来源优化与使用保障机制,与堰桥街道会计核算中心联合成立助学资金管理小组,明确资金的使用、监管、公示流程。

在捐助老少边穷地区贫困学子的过程中,俞斌也逐步意识到本地学子同样需要关爱,尤其是情商与人格的塑造。今年寒假,湖滨中学的11名中学生与来自湖南、贵州、安徽的6名结对小学生一同来到爱心工作室参加志愿服务活动,6名小学生还通过自制美工作品赠予捐助者表达感恩之情,本地学子也从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意义。据悉,当地街道和爱心工作室针对本地学生专门开展了10期情商讲堂,邀请市精神卫生中心、欧瑞立情商学院的专家为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已累计吸引近400名学生参与。

本地“养志”行动正在开展,在俞斌看来,最大问题在于本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还不够。“今年要召集更多了解青少年心理建设的社会志愿者加入团队,尽可能细化到如家庭、学校和社区这样的‘毛细血管’。”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慈善 公益 二次帮扶 贫困 志愿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