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别小看了常识

2016年07月14日 16:39 | 作者:丁时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曾说,目前我国经济学界不缺理论也不缺数据,缺的是常识,我们一些政策制定部门也不缺建议和模式,缺的也是常识。细观,当今社会的不少方面也是如此。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而在分析问题成因时,我们较多地将其归结为道德的缺失或法律意识的淡漠,这种认识确有道理,但我们还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因素,那就是常识的缺乏。

一些问题的产生,的确不能简单说归结为道德问题或法律问题。比如:针对行人和司机不按交通信号灯的指示通行问题,当我们从道德上进行解读或者谴责无效的时候,就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出台了相应的处罚规定,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问题,对于行人而言,闯红灯极有可能危及自身的安全;对于司机来讲,闯红灯既可能会伤害到其他人,也容易给自己带来伤害或损失。这些道理本身是很清楚的,只是由于我们常常对这一基本常识缺乏足够的认知或有意无意的忽视,才导致了这一问题的长久存在。

又如,一个地方拟引进某个大型项目,建成后会对当地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指标带来很大贡献。在此背景下,我们的一些部门或官员往往就会忽视这个项目上马后可能形成的环境问题。对于这样一个连一般老百姓都懂得的道理,虽然不能简单将其归结为部门或官员常识的缺乏,但也不能说与常识无关。对于确保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些地方只将其视为文件的精神或上级的要求,而为了追求某种狭隘的短期目的,便连同人人都懂得的常识一起遗忘了。还有许多诸如子女孝敬老人、企业诚信经营、官员不贪不腐等,也都属于常识的范畴。

毫无疑问,正是由于常识的缺乏,很多时候会让人认识上无知,行动上无畏。因此,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一些本属于常识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全社会对于常识的认知和遵循。

常识教育应该从学校抓起。在学校教育尤其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必须将一些必需的生活和社会常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在启蒙阶段就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常识、认知常识,为其成人之后尊重常识、遵循常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事与物的了解和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科学原理,了解社会知识,懂得生活常识,逐步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从小养成按常识做事的习惯。

增加社会公众对常识的认知。从全社会范畴来看,常识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因此,在对社会公众进行各种形式教育的时候,应该把常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常识,牢固树立起按常识办事的自觉意识。常识并非高深的学问,也无需深邃的研读,我们的社会教育不应该只是讲一些口号或大道理,而应该用有效的形式去普及一些必要的常识,让公众知晓最基本的是非和对错,并将常识逐渐演变为全社会的共识。

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带头尊重和遵循常识。针对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时而出现的缺少对常识的尊重,缺乏依靠常识认知事物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各级政府必须结合自身职责范围和依法履职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相关常识的学习和把握,树立起遵循常识就是尊重规律的理念,带头不做有违常识的决定或事情,真正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

与尊重法律制度一样,尊重常识也应是社会管理者不可或缺的素养。常识也隐含着一种力量,且是由理性形成的、传统赋予的,罔顾常识实际上就是意图剥夺理性与传统的权利。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补好常识这一课。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审计局副局长)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常识 经济社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