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一壶新茗泡松萝

2016年07月15日 09:12 | 作者:徐金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近300年前的一个夜晚,安徽省休宁县的松萝茶,伴着月色,撬开了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心。如今,幽香浓郁依旧的它,不知是否已走进更多人的心田……

B20160715007-zx11

提到松萝茶,很多人或许有点陌生。但它的名气,若是追溯到明清时期,可是今非昔比。“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计可与罗岕敌者,唯松萝耳。”和郑板桥一样被松萝茶俘获的文人雅士并不在少数。甚至明代“公安派”文学领袖人物袁宏道,还给出了其“味在龙井之上”的极高评价。

松萝法,一场茶业革命

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光熙,做茶已有四五十年,是安徽省松萝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他介绍,松萝茶的炒制方法,被称为是炒青法的鼻祖。

松萝绿茶技艺成熟于明朝初年,相传,由一位名叫大方的和尚创制。和唐、宋时期的蒸青不一样,他是采用了一种“炒”的方法来制作茶叶。由于这种茶出自松萝山,所以叫松萝茶;而这种茶的制作方法则被称人称之为“炒青法”,也叫“松萝法”。

王光熙介绍,这在文字中也有记载。明代名士李维桢撰写了《大方象赞》一文,他在文章前有序言曰:“今新安松萝茶出自大方,名冠天下,而大方亦服隐士巾服,鬓发美须,翩翩仙举矣。”

明万历三十六年,休宁的绅士名流捐银刻制了一块《松萝山记》碑,尽管石碑年久风化剥落,然依稀可辨的是“……僧大方,岁岁辛劳,精心焙制;清明雨前,茗香飘逸……”时今,在松萝山茶园的一块平坦地上,立着一根经幢,经幢后面就是大方和尚的墓。

“传统的方法延续至今,打造了松萝茶色绿、香高、味浓的特点。吸引爱茶人的青睐外,其药用价值也逐步得到认可。”王光熙说,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赵公尚的《中药大辞典》中都对松萝茶有所记载。它有消积清火、降痰杀菌利尿的功效。历史上,中药房都会采购,各大制药厂也要采购。

七碗味不减

一杯松萝茶入口,是浓郁的栗子香,带一点橄榄香。

“头泡香、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五泡六泡香浓浓,七碗还能味不减。”王光熙笑着介绍,这是古时流传下来的口诀。

口诀对松萝茶的赞许,离不开松萝绿茶的原料和加工工艺。

“我们当地的茶种叫松萝良种,属黄山大叶种,叶底肥厚,内含物质丰富。茶树生长在松萝山脉,即黄山的南脉,海拔在七八百米左右。工艺上也很讲究,每个步骤都有门道,尤其杀青和冷却,是茶叶品质的关键。”王光熙说。

“松萝绿茶采用高温热风杀青。通过烧液化气、生物燃料,把热风输送到杀青锅炉当中。嫩度好的话,热风杀青就能够将茶青穿透。若是茶青是一芽二叶或三叶,则需要辅以电热。之后迅速冷却。”他说,此时,对茶青热度的散去速度要求很高,散则翠,不散则黄。

之后再摊晾回潮,使得水分回到叶面上来。此时再进行揉捻,茶叶的叶细胞破碎,内涵物质能够更好地冲泡出来。要根据鲜叶的嫩度,进行轻重轻地揉捻。

走进王光熙的加工厂,声先夺人,机器的轰隆声传入耳畔。多层贮青机、杀青机,揉捻也采用了智能控制系统,引用了微波杀菌技术。王光熙说,他们结合传统的加工工艺和现代的机械化设备,目前产品已经真正达到了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

开拓国内市场

“松萝茶,算是中国较早出口的茶叶,在17世纪已有出口。”王光熙介绍,300年前,中国与欧洲茶叶贸易的初期,正是松萝绿茶最辉煌的时候。东印度公司1702年的贸易记录显示,整船的茶叶,2/3是松萝绿茶。

震惊一时的哥德堡号沉船上,就有松萝茶的身影。

1745年,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满载着中国茶叶和瓷器等,从广州出发,在驶进哥德堡港口时不幸触礁沉没。百余年后打捞时,在船上发现的部分密封好的茶叶,还有淡淡的香气。“当时瑞典大使馆送了两份古茶样给中国,一份保存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另一份就在中国松萝茶文化博物馆。”王光熙说。

在他的公司,松萝茶大部分还是出口。“我们在十多年前取得了自营出口权,现在出口市场占90%左右,远销中东、西北非、西欧等地区。”

松萝茶的药用功效自古以来得到认可,使得“皇帝女儿不愁嫁”,其在国内的市场推广相反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不过,国内市场是很有潜力的,我们在不断加强开拓力度,把产品的品质做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王光熙说。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松萝茶 新茗 茶业革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