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学而思背后的“拼娃”大战:从“掐尖”到“培优”

2017年06月19日 16:26 | 作者:钱炜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邓杨是学而思高中部的负责人,在他看来,国内的奥数培训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农耕时代”,也就是邓杨上高中的时候,当时,他曾参加过校内的奥数补习,也参加过全国的集训队和冬令营。那时的奥数培训主要以这些方式为主。在2000年前后,开始有商业机构进行成规模、标准化的奥数培训,这就是奥数的“工业化时代”。

奥数崇拜的开始,要追溯到1993年的全国理科实验班。当时,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与上海华师大二附中,在教育部的批准下通过数学与物理竞赛选拔全国的初中毕业生进入实验班,高考时可被保送至北大、清华等名校。

1997年,为了与前述四校的全国理科实验班相抗衡,人大附中开始大力发展该校原有的数学培训基地“华罗庚数学学校”,从小学起选拔和培养奥数尖子生。后来的巨人学校也正是受这一思路启发,用奥数体系开展课外培训。2002年,带动全国奥数热的理科实验班被终止,改名为“仁华学校”的人大附中华罗庚数学学校后来也被叫停,但人大附中通过奥数培训,开始成为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常胜王,并取得了耀眼的高考战绩。在这种情形下,人大附中的这套做法,很快就被海淀区的其他名校所复制、效仿。

对于“学而思催生奥数热”的外界质疑,杨付光觉得很冤枉。他说,在没有学而思的时候,就已经有其他形式与其他机构的奥数培训。今天,如果没有学而思,也会有其他的商业机构扮演学而思的角色。

尽管如此,学而思依然难逃“全民奥数”帮凶的嫌疑。根据金恒瑞掌握的数据,海淀区“六小强”的点招规模总共只有2000人,而海淀区小升初的人数总共是2.4万人左右。海淀区除了“六小强”,其他略逊一筹的好学校在“点招”时并不参考奥数成绩。也就是说,原本只有2000人需要参与的游戏,最终却波及非常广的层面,让无数学生成为2000人的“分母”。

过去,奥数培训是有门槛的,能够得到奥数培训的,一般都是在有奥数传统的重点中学——这在全国也没有几所。但在学而思诞生以后,奥数培训大众化了,只要交学费,人人都可以去学奥数。在这个层面上,以学而思为代表的培训机构对“全民奥数”局面的出现,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杨付光承认,学而思确实让奥数培训变得更加易得,但这是顺应了市场需求。

杨付光的孩子在幼儿园时就上了学而思的母公司好未来旗下的另一个机构摩比思维馆,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在学而思基础班补习语文、数学和英语了。作为一名海淀区的学生家长,杨付光说,自己“也感到压力很大”。

编辑:梁霄

关键词:学而思 拼娃 掐尖 培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