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王泽普: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

2017年12月22日 17:10 | 作者:刘荒 王炳坤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改革没有“退堂鼓”,给改革者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改革开放之初,王泽普为何能以特殊的勇气和实践,冲突原有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始终是萦绕在记者脑海中的一个谜。老人笑呵呵的,用时髦的话回答:可能源于自己一不小心成了“跨界管理者”。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

“改革不是生而知之的,而是学而知之。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在工厂的管理岗位上待过,也跳出去工作过多年,这样的经历让我成了多面手,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发现问题。”年轻时担任工业记者长达10年的王泽普透露,早在采访鞍钢各厂矿的干部职工时,他就开始默默摸索治厂之道了。

当年那场关于王泽普现象的大讨论,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淡出了人们印象,甚至鞍钢多数职工,对无缝厂当年的创举罕有记忆。说起当时的波折,王泽普语调上升,声音有点激动:“当年我在无缝厂搞改革,鞍钢不少厂长都跃跃欲试。结果我一下来,很多人当即被泼了一盆冷水,许多酝酿中的改革措施也就偃旗息鼓了!”

和王泽普类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层出不穷的改革人物在掀起一股股新风之余,不少都因为种种原因败下阵来。有媒体报道,步鑫生的海盐衬衫总厂在上级的要求下扩大投资引发失误,在多数职工的反对声中,他被主管部门免职;马胜利承包石家庄造纸厂成功后名声大振,在全国刮起了承包100家亏损造纸厂的“旋风”,结果因巨幅亏损而被免职退休……

“放在今天来看,当年的很多争议早已不是问题,我承认自己有很多缺点和错误,毕竟改革者不是理论家和圣贤,而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实践者!”王泽普结合自己处于改革巅峰期的猝然“下课”,呼吁社会各界给改革者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为他们多腾出一方探索和试错的空间。

爱之愈深,责之愈切的鞍钢情

经历了人生的浮沉起落,王泽普对鞍钢到底是怎样一种复杂感情呢?王泽普向记者坦承,父亲、他和女儿,一家三代都是18岁到鞍钢工作,与这座老企业有着特殊的关联。“鞍钢之于我,感激远多于埋怨,我的那点作为和成就,都是从鞍钢汲取的养料。”

这几年钢铁行业遭遇寒冬,鞍钢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王泽普对鞍钢的命运和走向尤为关心。去年初夏,王泽普在个人微博上以“鞍钢梦”“改革梦”为主题,一连发出十几篇剖析鞍钢改革发展得失的文章,每一篇都是自己认真思考后的恳切之言。在微博的开篇,老人写到,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人民唱响了“中国梦”,因我情系鞍钢,现耄耋之年,仍在做鞍钢之梦。

“从鞍钢历届领导看,改革者为企业造福,不改革者即使搭上行业景气的‘便车’能过一段好日子,也会给未来埋下隐患”,阅读这些连载的博文,其中不乏如此清醒的认识和判断。

在鞍钢大大小小几百个厂矿单位中,最让王泽普揪心的,还是无缝钢管厂的境遇。2016年初,无缝厂因持续巨额亏损被鞍钢集团列入特困单位加以治理,工厂推行承包经营制改革,领导班子缴纳保证金承包企业,完成控亏任务有奖励,完不成施重罚,这打响了鞍钢困难企业改革自救的第一枪。然而,工厂这一年的承包经营制改革未达预期,年底不到,鞍钢就提前与承包经营团队解除了合同。

第一轮承包经营卡壳了,鞍钢并不气馁,选聘新厂长、签订新合同,2017年元旦刚过,无缝厂重开锣鼓开始了第二轮承包。在上年基础上,工厂在“真、严、细、实”上做文章,深入推进优化用工、竞聘上岗、开发客户、提升服务、对接市场等措施,并动员广大职工在“最危险时刻”凝心聚力,团结拼搏。随着改革陆续显效,加上无缝钢管市场开始走出低谷,2017年至今,无缝厂已比上年减亏3亿余元,圆满完成全年的控亏任务,特别是8月份以来的连续5个月盈利,让人们看到了彻底脱困的希望。

消息传来,无缝厂干部职工精神一振。“同样一套生产线,同样一伙人,改与不改,真改与假改,改深与改浅,改革者有没有舍得一身剐的魄力与担当,其效果可谓天壤之别。”采访中有老职工说,经过两轮承包的波折和探索,现在的改革有了几分钢铁男儿的血性,颇有点30多年前王泽普老爷子治厂的味道。

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

与无缝钢管厂相距十几公里,便是王泽普的住所。手捧智能手机,每天都上网了解国内外新闻动态,并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点滴生活发微博,分享微信朋友圈……作为今年已87岁的老人,王泽普日常生活安静又不乏新意。在朋友圈子里,他是有名的网络达人,他甚至在几年前就给自己起了一个特别酷的网名:“王者”。

采访时,老人对很多社会热点话题几乎了如指掌,交谈中不时蹦出一两句网络热词,看问题的角度也不落伍。前卫、开放、不服老,对世界充满好奇——这是老人的自我评价。

就在很多人羡慕老人安逸而又充满乐趣的生活时,王泽普却总觉得缺点什么。2017年3月,来自北京的一个电话让他宁静的生活之水泛起涟漪。当年王泽普离开鞍钢后管理的首家国企早已改制,如今已发展成为资产总额超百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那位向他伸出橄榄枝、已届70岁的公司总裁颇费一番周折联系到王泽普,想请他来北京叙旧。

“这家大型企业目前尚未在辽宁布局,现在东北振兴迫在眉睫,能不能将它引来落户呢?”一个大胆想法在王泽普脑海中油然而生。

出发去北京之前,王泽普特意邀请记者来到他家中聊到很晚。记者惊诧于他以如此高龄仍期待重出江湖,这是一种怎样的劲头和境界?

老人不多解释,而是念出他最近新作的两首短诗:“阵前识良将,老马已卸鞍。一声再呼唤,奋蹄欲登攀。”“三十年后又聚欢,叙旧谈心谱新篇。老骥伏枥思奋起,伴陪夕阳度晚年。”字里行间,其“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志向不言自明。

在开心叙旧之余,王泽普遗憾于这家企业并没有投资东北的意向。“只要有一丝希望,我还会再去争取。”王泽普说,对东北来说,最大的落后是思维观念和体制机制,我们需要外部力量来激活,触动家乡做出更多改变。看得出来,王泽普对他当年未竟的改革仍割舍不下,他期待着——自己能不能亲手续上改革的火苗。

“八十有七,我本该安度晚年、尽享清闲了,但日子太清、太静,生活就没有了滋味。”王泽普说,他眼不花、耳不聋、头脑还清醒,假如给他3年时间,还能为延续自己的梦想而做点什么,这样的晚年才更有意义。

“如果我还能为改变家乡面貌做点什么,至死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改革者,这不是很荣耀吗?”说话间,紧紧盯着记者的老人双眼如炬。

“人的一生若能活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值了吧?”他自言自语。(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荒、王炳坤)

编辑:位林惠

01 02 03

关键词:王泽普 鞍钢 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