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大问题背后有大机遇

多方发力破解“老有所养”

2019年05月24日 09:36 | 作者:孙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是人们对晚年生活朴素而殷切的希望。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这也就意味着,全国每6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近期,国家人口计生委、全国老龄委又对我国未来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结果,2015年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年均增长1000万左右。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14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

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的养老产业才刚刚起步,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我国至少需要1000多万张床位,但目前中国养老机构床位才730万张,护理型的床位难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健康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巨大,各种类型护理需求市场空间也很大,许多地方专业化和长期化的照护机构更是一床难求。”谈到目前我国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如是说。

显而易见,井喷的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正日益显现,养老问题也正日渐急迫,“新时期破解我国老有所养的新命题仍需多方发力。”骆沙鸣表示。

为此,骆沙鸣建议,可以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其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将银色社会负担转化为老龄红利和银发产业,构建友好型老龄化社会。“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更有效地运用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来撬动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同投入我国养老服务业。如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已累积4万多亿元,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目标,统筹基金,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协调推进;同时根据我国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等并存的国情和传统文化,我国的养老政策应取向立足于社区服务居家养老为重点,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推广更多普惠性老龄政策。”骆沙鸣建议说。

养老服务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骆沙鸣认为,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鼓励集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兴办老人公寓、老年护理院、整个的养老机构,包括村级养老院、托老所、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等纳入补助的范畴。同时扶持各类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资金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机构和个人投资养老服务产业。

医养结合是养老的最核心内容,也是最基础的服务模式。在骆沙鸣看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会给新时期医养结合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远程医疗服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扩大有限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半径。”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在骆沙鸣看来,大问题背后同样有着大机遇,只要措施得当,多方发力,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会较快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编辑:秦云

关键词:老年人 老有所养 骆沙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