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王健:禁毒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2014年06月26日 07:37 | 作者:王慧峰 李木元|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4-06-26zx801_P_1_19_2087_335_2297

 

  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健在办公室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今年两会,他提交的一份关于对强制戒毒进行科学评估的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公安部禁毒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很快便上门进行提案办复并听取他的意见。

  毒品和艾滋病往往紧密相连。从事艾滋病防治研究多年的王健在工作中接触过不少吸毒者,1994年为了完成科研课题,他在云南瑞丽市中缅边境的某强制隔离戒毒所里待了整整4个月。20年间,整个世界对吸毒、戒毒的认识研究不断深化,而去年年底对北京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的一次参访也让王健陷入了思考。“这个戒毒康复中心和我当年待的那个戒毒所完全不一样,没有戒备森严的警戒线,社工、心理专家、营养专家取代了管教干部,戒毒者是自愿戒毒,没有对立情绪,而且还有康复活动室、音乐治疗室,环境、设施、管理方式都非常人性化。”王健告诉记者,数十年的经验表明,对吸毒的人采取强制手段甚至刑罚并未能达到有效戒毒的目的,时至今日仍是全球各国在打击毒品上始终无法解决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既往政策,对强制戒毒做一个科学评估,并探讨新的应对策略”。

  王健说,医学界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已经有共识,那就是“吸毒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也就是说在人们看来面目可憎的吸毒者事实上是受到毒品伤害的病人,帮助这部分人的有效办法是采用经过临床证明有效的药物并结合心理、行为和社会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而不是对他们实施“惩罚”和“监禁”。王健认为,对待病人,应更多地采取医学、科学的手段,从心理、生理、营养等多方面给予这些戒毒者辅导帮助。此外,政府和社会还应帮助戒毒人员获得一定劳动技能,真正使他们能够回归社会正常生活。

  此外,在近几年艾滋病防控研究中,王健发现,新型合成毒品滥用正在我国酿造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更大风险,“面对这一新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强防控”。

  王健告诉记者,相对鸦片、海洛因这类“传统毒品”而言,“冰毒”、“K粉”、“摇头丸”等合成毒品制造容易且诱惑力更强。吸食这类毒品后,人往往处于一种迷幻及性兴奋状态,易发生高频率、无保护的群体性滥交,感染艾滋病病毒和性病的风险极大。

  最令王健担心的是,目前社会上对新型合成毒品的危害认知度低,甚至错误地认为其无成瘾性。一些年轻人刚进入社会,缺乏鉴别能力,但充满好奇心,喜欢追求时尚、新颖、刺激和所谓的“享受”。

  但事实是,合成毒品只是成瘾的躯体症状轻,在心理上的成瘾性很重,而且戒除毒瘾更难。特别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合成毒品滥用成瘾者,尚无法治疗。“这恐怕是它最大的可怕之处。”王健说。

  “现阶段要高度重视新型合成毒品对社会的危害。”王健建议,政府应加大打击力度,遏制合成毒品愈演愈烈的流行趋势。同时,通过媒体、学校、家庭等多种渠道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毒品的认识,倡导他们远离毒品。“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一样,不单纯是个医学问题或法律问题,需要综合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王健强调。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禁毒 艾滋病防控 新型合成毒品危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