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寓厚重的历史使命于长远的规划发展

2014年02月17日 13:06 | 作者:祁胜利 | 来源:《使命》
分享到: 

  折冲樽俎奥运梦圆

  北京亚运会空前成功,创下诸多记录,充分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10多年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之上,1991年2月,中国正式提出北京将申办2000年奥运会,霍英东和霍震霆父子虽然不是中国奥申委成员,却全程参与申办的策划和推广工作,并出任奥申委香港联络处的主任,成为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幕后活动家。可惜, 1993年9月国际奥委会表决时,北京以两票之差败北。

  2001年中国第二次申奥时,霍震霆已是香港第一个国际奥委会委员。7月13日,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胜出时,霍英东在香港家中马上与身在莫斯科见证伟大时刻的霍震霆通电话,父子十分兴奋,在电话里反复说:“很好!我们赢了!”

  2004年1月,一笔高达2亿港币的捐资,带着霍英东对北京奥运会的热望,通过霍震霆交给北京市政府。

  伴随父亲一路走来,霍震霆感受良多。他说:“父亲和我虽然都出生在殖民地,但有很强的国家观念。1970年代,我们到内地只能绕经澳门,感觉国内和香港差距很大。”争取恢复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应有的地位曲折颇多、阻力甚大。但霍英东对霍震霆说:“个人的荣辱是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困难再大,我们也要争取。”

  霍震霆记忆最深的还是父亲的这句话:“人生就是一场戏,每个人都会走到终点。不同的是,有些人演的是一场大戏,有些人只翻了几个跟头就结束了,这所有的一切终究都要靠自己。”以后的人生中,霍震霆上演了连场大戏。

  充分发挥体育功能

  1997年,51岁的霍震霆就任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这一年,香港回归。在之后的2004年雅典、2012年伦敦两届奥运会上,中国香港运动员都有奖牌入账。霍震霆的感受比别人更深:“体育是和平时代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代表和明显记号,在国际交往中,只有体育比赛才升国旗、奏国旗。香港在殖民地年代,香港就算拿奖牌,都是升英国国旗、奏《天佑女王》,没有自己的国际地位。回归之后,我们有区旗有国歌,多么自豪啊!”

  北京赢得奥运会主办权后,霍震霆积极促进香港协办。他认为,北京奥运会的10几天对于香港来说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与首都一同举办奥运会,既能加强(特别是年轻)香港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又对体育有很大帮助,以后我们香港也可以自豪地宣称是奥运城市了。”经过努力,到2005年香港被确定可以协办北京奥运会。具体协办哪个项目,霍震霆首先想到了赛马,因为香港有100多年的赛马历史,最适合也最擅长举办马术比赛,这也最能体现“马照跑”的“一国两制”精神。

  最终,国际马联和国际奥委会批准马术赛事花落香港,这是香港第一次承办体育领域最高级别的比赛。圆满举办奥运马术比赛,不仅使香港和北京拉得更近,来自世界各地的传媒及游客也亲眼看到了香港回归11年后的新面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17天改变了全世界对你们的看法。”

  而北京奥运火炬在香港的传递,当时也给了霍震霆很大的压力,因为火炬在此前一些国家的传递中遇到不少波折。但霍震霆坚持“既不取消传递也不改变路线”,结果香港几乎每个人都想成为120个火炬手之一。火炬传递当天,整个香港都是红旗,大家又一次真正感觉到了回归。

  2009年,香港又成功主办了东亚运动会。这在殖民地期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霍震霆说:“体育是不能被代替的。体育根本就是民生的一部分,不存在发展体育就要牺牲民生,推动民生就要放弃体育的情况。现在很多年轻人向往的(物质的)东西很多,而运动员坚韧自强的精神,能够让很多年轻人得到奋斗的动力,加强对国家的认同。”

  承继壮志塑造南沙

  广州南沙是当年霍英东慧眼识珠、致力开发的一块宝地。如今,霍震霆承袭了重任并有了更绝妙的规划。

  1980年代后期,考虑到香港回归后与大陆的联系,霍英东开始在珠江三角洲找一个面向大海、有条件建成广州、香港、澳门三地间交通枢纽的所在。经过考察,他看中了一隅偏僻荒地——南沙。那时这里环境恶劣,无人居住,广州市政府曾想把一些污染企业迁到那里。霍英东强烈反对,并在一片滩涂和乱石场上开始了开发,他说要“打好基础,让大家逐渐认识到南沙的价值”。

  1988年洛溪大桥通车后,霍英东几乎每周都要带上霍震霆三兄弟到南沙,作规划搞施工。霍震霆记得当时是把手里的其他事全部停下来,先是在购买的22平方公里临海地带(后被人称作小南沙)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又投资填建了7公里长的海岸线,霍英东说:“这样的深水海港,拥有海岸的优势,才能长远发展。”霍英东他们开发南沙的第一个大动作是汽车轮渡服务,其建成通航大大缩短了珠江三角洲与港澳之间的距离。之后又投资兴建了客运港,使从香港到南沙坐船只需70分钟。

  1993年,霍英东召开了“南沙海滨新城建设研讨会”,请来西班牙顶级设计师为南沙做规划。之后10几年,霍英东基金会不求回报、持续投资,用智慧和双手辛勤耕耘,使(小)南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被誉为“南沙开发之父”的霍英东始终牵挂心中的这个“金银岛”。霍震霆说:“在他弥留之际,还亲自致电有关人员,了解南沙建设的最新进展。”

  霍英东家族的执着渐渐吸引了有识之士和决策层的注意。南沙的重要性也慢慢显现出来:它南沙雄踞珠江八大出海口的虎门、蕉门、洪奇门及横门,直面大海,处于珠三角中心,距离穗港澳三地市中心不超过70公里;以南沙为中心, 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战略意义非凡。开发南沙对联结香港、支持珠三角与广东经济建设有重大意义。

  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推进南沙开发现场会。广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2005年8月,广州市进行区划调整,南沙成为一个全新的行政区域,总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南沙新区成立之初没有办公楼,霍家就把自己建好的设施借给他们使用。

  2011年,南沙新区建设被列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这块“广州最后的风水宝地”迅速升温:一方面背靠珠三角4000万人口的广阔市场腹地;另一方面通过穗、深、珠、港、澳等大城市连接海内外市场,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辐射力。

  2012年9月,国务院同意南沙新区为第6个国家级新区,广州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

  霍英东勾画的蓝图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他呕心沥血10多年的建设项目,已传到霍震霆这一代人的手上。霍震霆说:“父亲把生命最后的精力都放在了南沙。霍氏集团一定会继续加大对南沙的投资,但不会匆忙上马,要请国内外专家多花一些时间做规划。目前正在做房地产方面的科学规划,会预留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

  他认为南沙最具优势的就是海边资源,如果不加规划地发展房地产,宝贵的海洋资源很快就会被占完。他说:“一般开发商会一边卖楼一边配套,我们是先做配套,而且会用一半的土地来做。”

  近年来,霍英东集团已建成南沙大酒店等休闲项目。2011年7月,全国最大的游艇会完成一期工程。与其他私人贵族俱乐部不同,他希望这座古城堡形状的建筑日后成为南沙的重要地标和公众旅游点。

  南沙毗邻港澳,霍震霆一直希望将其做成人性化的优质城市,满足人们对生活素质的诉求,吸引高端人才。他说:“现在在南沙工作的人晚上一放工就跑回市区,只留一个空城。我希望南沙的配套设施更人性化,在不远的将来变成一到下班时间,广州的白领和公务员都开车到空水澄鲜的南沙来享受生活,香港人也可以‘晚上到南沙睡,白天回港办公’。”

  霍震霆还想把南沙建成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让国际人士到这里不会有任何的不自在,无需改变生活方式即可抛开等级、意识形态,与国人进行沟通。他定义南沙的服务对象是香港一些年轻人,内地一些中产阶级、文化人士,还有一些外国人,大家在这里无需高消费就能度假享受、广泛切磋。他说:“有了这样的基础和气氛,南沙就可能形成一个文化中心,很多文化创意企业可以在这里发展起来。”

  霍震霆的这一套设想颇具吸引力,他说:“希望四通八达、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南沙概念能扩展到整个大南沙,这样才更有价值。如能改善人们对城市的认识,我就心满意足了。”

编辑:罗韦

1 2 3

关键词:香港 霍震霆 南沙 霍英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