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委员讲堂委员讲堂

委员呼吁将慢病防控纳入民生指标

2014年04月23日 14:53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部分地区居民健康档案重检查、轻干预

  近年来,为促进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提升慢性病防控水平,国家初步建立了慢性病防控网络,在慢性病筛查、市区两级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是侯建明表示,目前一些地方存在居民健康检查与干预“脱节”的现象,许多社区的居民健康档案不能完全做到电子化管理,对于慢病患者的随访存在缺漏现象。有些地方甚至存在“只检查、不干预”或“重检查、轻干预”现象,使筛查结果异常的人群未得到及时的后续治疗和疾病宣教。

  侯建明还表示,从整体来看,我国慢病防治的人力、物力、财力仍有不足。我国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任务繁重。同时,政府拨付用于慢病防治的专项经费较少,致使部分街道社区尚无法配备心电图机、血糖仪、放映设备等最基本的慢病监管、防治和宣教设备,加之从事慢病防控的专业人员较少,工资待遇较低,人员流失比较严重。

  站在民生高度加强慢病防控

  世卫组织提出,到2025年把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25%。我国也于2012年由原卫生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对各种慢性病防控及专业人员配备提出了目标。

  “从目前来看,我国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尚有困难,主要是对慢病防控重视不够,采取的措施也不够。”侯建明建议,站在民生的高度加强慢病防控,把这项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同时,尽快明确相关部委的具体职责,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侯建明还建议,政府加大对社区慢病防治的经费投入,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治相关设备,同时增编岗位、施行财政补助,吸引医学专业人才到社区卫生机构工作;加大卫生信息化投入,在社区建立居民慢病管理电子档案,并逐步实现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加强对患者的疾病管控和及时干预。

  史大卓则建议,扩大医保常见慢性病“可开一个月药量”的范围,逐步取消慢性病诊治处方的时间限制,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取消医院医保总额度限制,使之既能控制医疗费用,又能切合具体病情。

  “还应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进一步扩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覆盖面,帮助公众提高健康意识,实现自我管理。”侯建明建议。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慢性病 患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