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件>理论头条理论头条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魅力

2016年02月17日 09:19 | 作者:宿正伯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魅力,是社会各界口口相传的。内容的切合民生、切合国情才是真正使之深入人心的原因。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十二届政协在继承和发展建国初期政协双周座谈会的基础上创立的,开始于2013年10月,迄今已举行40余次。很多政协工作者、研究者已经从多个角度介绍、分析过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内容、形式、意义等,笔者欲以一种相对轻松的笔触来谈谈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魅力。

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魅力和口碑,不是我们自己宣传出来的,而是社会各界口口相传慢慢认可的。因为这个座谈会约每两周就会在央视《新闻联播》上出现一次,形成了定期的视觉冲击力,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来。当然,这只是就形式而论,内容的切合民生、切合国情才是真正使之深入人心的原因。

从前,笔者的同学和朋友们见面总说,你们政协很清闲吧(其实不然);现在,他们见了面总说你们最近很忙吧,因为总能看到政协在开双周协商座谈会。甚至,我国一些驻外使领馆的同志,在接待全国政协出访团组时,也纷纷问起双周协商座谈会的情形。凡此种种,便是双周协商座谈会魅力的佐证。

那么,双周协商座谈会究竟有哪些魅力呢?或者说,其魅力来自何处呢?笔者梳理了几条:

甲,会商性质。会商,在医院里是常用的词,就是把专家调动起来深入研究一个病例。在天气预报工作中,也用这种形式,我们所看到的天气预报都是专家们围坐一起研判产生的。这种形式很好,很适合集中智慧聚焦解决一个问题。不研究则已,研究就研究个全,研究个透,真正把建议提准确,把“方子”开个八九不离十。全国政协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就有这种作用。围绕每一个具体的问题,汇聚相关方面的委员、专家、学者、从业者,不同观点、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发言,来个面对面的碰撞,面对面的交锋,面对面的沟通,面对面的解释,而后形成共识,至少是增进了共识,效果很好。譬如说,2015年全国政协曾就转基因农产品的发展与机遇问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崔永元委员应邀参加会议,同时出席会议的还有农业部等各个方面的领导和专家,这种交流就是很有看点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乙,非刚性约束。俞正声主席主持十二届全国政协工作以来,始终不断地强调:政协是一个协商平台,而不是协商主体。这一点很重要。这里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大家在一起聊聊嘛!形成共识当然好,形不成共识增进共识也好啊!再退而求其次,大家求同存异,各自保留意见,但起码做到了知己知彼也是不错的。在这个协商平台上,委员们以及各方面代表人士当然会提出很多意见,但这些意见不具有刚性约束力,党政部门可视情处理。过去一些同志常常追求协商结果的刚性约束,认为那样才能体现政协的作用。现在看来,没有刚性约束自有其独到的好处,那就是可以更坦诚地交流。俞正声主席说,政协的权利体现为话语权,这种话语权不在于说了算,而在于说得好、说得早、说得对!

编辑:付鹏

01 02

关键词:全国政协 双周协商座谈会 魅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