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摘“穷帽子”戴“文帽子”

中山市政协帮扶贫困村开展文化扶贫结硕果

2016年02月18日 09:51 | 作者:林仪 通讯员谢力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2月18日电(记者 林仪 通讯员谢力生)2月4日,立春时节,晴朗温暖,广东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宝洞村村委会和村文化活动中心小广场锣鼓咚咚响、富有客家唱腔特色的木偶戏唱曲,引来笑声不断。这是有着130多年历史、去年11月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窝提线木偶戏第一次“回家”,在宝洞村设立传习基地并公演。艺人们用唱、做、念、打和奏乐表演于一体的形式和木偶道具表演了《攻打棋盘山》、《张四姐下凡》等精彩的古装戏选段,为村民带来了浓浓的文化“年味”。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年轻人举起手机狂拍不止,小孩看得目不转睛。

在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立了介绍“龙窝提线木偶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历史、艺术特点的图片展,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观看。

“龙窝提线木偶戏发源于宝洞村,剧团一直在外面演出,这是它第一次在村里演戏,这得多谢中山的扶贫驻村干部!”宝洞村支部书记邓焕兴笑着说道。

提线木偶戏是紫金县龙窝镇的一种传统戏剧。据《紫金县志》、《紫金文史》记载,1885年,龙窝宝洞人邓木开从福建进入提线木偶戏,组建“荣华堂”木偶戏班。“龙窝镇木偶戏剧团”现每年在紫金、五华、惠东、陆丰、海丰、揭西等地演出五六十场,但就是从来没有在宝洞自家门口演出过。

中山市政协2013年起开展对口帮扶紫金县龙窝镇宝洞村工作。获知村民渴望木偶剧团回家演出、期待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时,驻村扶贫工作组多方协调,争取紫金县文广新局将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设在宝洞村,并开展公演活动,还牵线搭桥让木偶戏艺术走进宝洞小学的课堂,让宝洞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扶贫先扶人,扶智先扶文。我们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把物质扶贫与文化扶贫结合起来,既注重拔经济生活上的‘穷根’,又拔思想文化上的‘劣根’,在‘摘穷帽子’的同时,戴上‘文化帽子’,从物质上、精神上大大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驻村工作组组长谢力生说。

中山市政协在扶贫工作中注重改变贫困村的“精气神”。一是“种文化”,开展“美化乡村”行动和观念扶贫,以2014年河源市提出“美化乡村”为契机,开展“净化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家园”工作,倡导、教育引导群众净化村庄环境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效益凸显。二是“记文化”,筹集70万元兴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置了紫金县历史文化和宝洞村史宣传栏,图文并茂展示当地的自然风貌、文化传统、村风和民风,让村民记忆中的乡愁“暖”起来,让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人文精神“立”起来。三是“送”文化,让乡村民俗文化“活”起来,除了邀请紫金花朝戏剧团到村演出,让村民享受了一顿文化盛宴,还赠送图书,开启智慧,活跃和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质。


编辑:薛鑫

关键词:中山市政协 帮扶贫困村 文化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