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让“互联网+”为分级诊疗“排忧解难”

2016年03月14日 12:10 | 作者:李孟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跨越时空“互联网+”让患者精准“牵手”

问:去年12月7日,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正式开业,并成为了医疗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典型。请问廖总:互联网医院能做哪些事情?有何优势?医院目前的运行情况如何?

廖杰远:刚才陈仲强院长介绍,分级诊疗我们已经探索了近10年,但依然没有解决好。我们希望能通过互联网医院有所突破。互联网医院本质上能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帮助修复破损的基层医疗网。基层医生需要提升服务水平,但是能够批量、持续培养基层医生的不仅仅是医学院,经验丰富的专家还可以组成协作团队,通过互联网把他的临床经验、手术的录像等,传递到整个团队,甚至是基层医生。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跨区域挂某个医院某个专家团队的号。

第二件事就是精准预约。到医院看病不是医生越大牌越好,而是自己的病找到合适的医生看,这就是精准预约。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做到这一点,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保证疾病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

第三件事是复诊。看病首诊还是要和医生面对面,首诊经过检查、检验确诊了,医患已经建立关系,病历也有了,复诊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美国有2/3的患者复诊通过线上完成。互联网医院就是一个复诊的平台。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一年的门急诊量在76亿人次左右,复诊不下40亿人次,有很大一部分复诊可以在线完成,可以帮老百姓减轻很多负担。

从去年12月7日乌镇互联网医院开诊,到现在3个多月时间,一天的接诊量已超过1万,相当于一家三甲医院的接诊量。这种跨越时空的服务让很多老百姓感到方便、快捷,也为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带来了希望。

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提升健康信息服务和大数据应用能力,发展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也表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发展。朱主任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前景如何?

朱恒鹏:国家重视“互联网+”医疗和分级诊疗体系建立不顺畅有关系。

我们总说到全科医生,其实各个国家的医生开始都是全科医生,我们过去的中医、村医也是全科医生。后来由于分科越来越细,从全科医生基础上产生了专科医生,这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其他国家演变得很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逐渐把医生纳入公职人员序列,现在是事业编制身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等于把医生一个自然的演变过程给打断了。过去经济条件差的时候,人的出行距离受约束,支付能力有限,当时只能先在村卫生室或单位的卫生所看病,看不好才到大医院。后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医疗机构之间的水平差距拉大了,再让老百姓在基层首诊,然后双向转诊就很难了。

所以,要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基层必须要有患者认可的医生,从而达到“强基层”的目的。通过医改,我们在逐步提高基层医生的水平。但这个过程比较缓慢,或者说“远水不解近渴”,这个时候,互联网医疗就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其实,大医院门诊当中有百分之六七十并不需要到大医院来看,有一部分人通过互联网问诊或者咨询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这样就可以减少一部分盲目到三甲医院看病的患者。

还有到三甲医院复诊的人次超过60%,通过互联网又可以截留相当一部分,不仅仅是帮老百姓节省了成本,也帮医生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为需要他们的患者服务。

所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符合老百姓利益的,也是有利于医疗行业发展的,其前景是光明的。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两会 互联网+” 分级诊疗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