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胡海岩: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是吸引全世界优秀学生来此求学

2016年03月23日 09:17 | 作者:解艳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教育在线:让本科生去从事科学研究?


胡海岩:对,让他们去和研究生一起进行学术探索,感受一下什么是科学研究,进而掌握“活的知识”。学校尽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决定未来走向。这并不是说,继续深造的60%本科生是精英,直接就业的40%本科生不是精英。事实上,每一类毕业生都可能成长为精英人才,甚至是领袖人才。比如在直接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不少人选择了自主创业,很快成长为领袖式人才。例如,我校2009年毕业的一位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如今不到30岁已是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总裁。他在校学习期间,组织同学开发游戏软件,毕业后创办的软件公司中7名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都是他当年的同学。


当代青年人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成功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学校要做的是一方面加强引导,让他们对今后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有所思考;另一方面,还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比如各类选修课、科技实践、创业培训等等。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增强基层单位的办学活力,要把学术权利交给教授,实现教授治学


教育在线:“方案”提出加快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为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请您详细谈谈北理工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的经验。


胡海岩:2008年,北理工实施了学院设置调整,其首要考虑就是增强基层学院的办学活力。当时若干学院体量过大,最突出的例子是信息学院覆盖了8个一级学科,有将近90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当于一所单科性大学。学院庞大,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学科建设成效不佳。改革的初衷就是要把这类学院分解得小一点,有利于增强活力。但当时也有担心,就是此前按学科群组建学院时,是希望促进不同的一级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如果把学院拆分开,就需要有新的体制和机制来保障交叉融合。


经过论证之后,我们决定做两件事:第一是拆分原来比较大的学院,一个理工类学院只覆盖一个或两个一级学科;第二是按照学科群建立学部委员会,简称学部。我校的学部不是行政机构,而是学术组织。学部实行委员会制,由教授们推荐选举学术水平高、办事公正、有责任感的优秀教授担任学部委员。学部主任、副主任则由学部委员选举产生,都没有行政职级。校领导、机关部门领导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进入学部工作,保证学部在学术上的独立性。学部负责制定学术标准、评审博士生导师、评审教授和副教授、审定授予学位、审议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等,充分体现教授治学。


这项改革已有八年了,实践证明其成效显著。学校的信息类学科、理科等整体发展态势很好,自动化学院、信息电子学院、化学学院、物理学院等发展都不错。当然,拆分出的学院在发展上有些参差不齐。但我认为,这比过去一个庞大的学院要好,至少发展较慢的学院不会拖其它学院的后腿。更重要的是,改革中所创建的学部委员会发挥了教授治学作用,已被教师们所广泛认可。


教育在线:相比改革之前,各学院院长权力是大了还是小了?


胡海岩:学院院长的权力变化不大,变化大的是学校一级的许多学术权力移交到学部委员会,移交到优秀教授代表的手里,强化了教授治学。


教育在线:“方案”提出五大改革任务,其中第五条是着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据了解,目前我国科研成果存在转化率低、周期长的严峻现实,尤其是在高校,大量科研成果在实验室“沉睡”。您认为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应如何更好地促使高校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胡海岩:以北理工为例,科研成果转化大致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企业接受学校和教师的科研成果并将其产业化,然后付给学校和教师事先约定的经济回报,这是我比较推崇的。第二种是学校的教授组建学科性公司,比如北理工的雷科公司,由学科性公司负责科技成果产业化并推向市场。这种模式可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但对企业的研发能力促进不大,甚至形成竞争。第三种是企业直接委托学校的教授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将其成果产业化。企业很喜欢这种模式,因为可以廉价获得学校和教师的知识产权。但对学校和教授来说,没有获得足够的资金补偿知识产权转移,因此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甚至与企业之间产生知识产权纠纷。我认为,从有利于高校成果转化和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来说,应该大力鼓励第一种模式。


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发展中国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先例,这有赖于国家综合国力、包括软实力的支撑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5

关键词:胡海岩 世界一流大学 优秀学生 求学 理工大学 高水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