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上市公司年报暴露补贴乱象 政府补贴多则几十亿

2016年04月14日 09:17 |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类型三

杯水车薪

对于多数上市公司而言,政府补贴是救命稻草、灵丹妙药,也成就了不少乌鸦变凤凰的案例,但也有例外,有些公司即便收到政府红包,仍无法“脱贫致富”,政府补贴的那点银子显得杯水车薪。

杯水车薪的现象在上市钢铁公司的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多家钢铁公司虽然获得了政府动辄几亿的慷慨解囊,但仍无法实现“脱贫致富”,2015年的亏损幅度仍不小。

以重庆钢铁为例,公司3月30日发布年报,公司2015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亏损59.87亿,同比下滑11741%。而2015年公司还曾获得政府补助达9.69亿。在近60亿巨亏的压力之下,不足10亿元的政府补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与重庆钢铁同病相怜的还包括马钢股份、鞍钢股份、华菱钢铁等公司。其中马钢股份2015年年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8.04亿元,同比下降2277.67%,而公司在2015年获得政府补助也超过2亿元。

华菱钢铁和鞍钢股份获得政府补助款均超过1亿,但相比于两家公司29.59亿元和46亿元的巨亏,1亿元显然无力回天。其中,鞍钢股份还创出了1997年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金额。

□观点

莫过多依赖补贴做好业务是根本

政府对于上市公司的补贴行为本应该是一种奖励机制,但目前在A股市场上出现的政府补贴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依靠其达到脱贫致富等目的的代名词,味道已经变了。对于上市公司中存在的诸多政府补贴乱象,108度资本创始人叶峰分析认为,政府补贴是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税收收入和企业发展的平衡所做出的妥协。靠政府补贴可以解决上市公司短期财务数据难看的问题,但无法解决企业长期绩效持续增长的问题,这种缺少顶层设计的补贴行为是一种战略上的短视行为,上市公司如果一味地靠补贴来掩盖业绩上的短板,在资本层面等于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战术欺骗,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值得投资者警惕。

在企业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优秀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可以理解为一种雪中送炭的行为,但无序地进行补贴却不对上市公司遭遇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客观分析,最终的补贴不但无效,反而助长企业的不良习气,并有可能导致其走向衰败。

叶峰强调,政府补贴只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燃眉之急,上市公司不应该对其形成一种依赖,或是上瘾。要想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最终还要在主营业务上下功夫。

京华时报记者敖晓波

编辑:王沥慷

01 02 03

关键词:上市公司年报 补贴乱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