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相信幸福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全国政协“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调研组宁夏调研记

2016年04月26日 14:49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4月12日,在盘旋的山路上行走了两个小时之后,全国政协“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调研组一行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王民乡二岔马村。

固原身处西海固地区,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调研组的第一站。

“老乡们好!”顾不上舟车劳顿,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一下车便走上前去和路边的乡亲们一一握手。“和我记忆中的大不一样了。”李海峰说。

38年前,李海峰曾踏上这片土地,但迎接她的却是“想象不到的贫穷”和老百姓“满是忧伤”的表情。

1978年,时值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李海峰作为中央代表团中的一员在会后来到了固原的农村。

“那天是10月31日,宁夏已经入冬,还下着小雪,可村里的孩子们却都光着脚。”时隔几十年,李海峰对当时的情况依然记忆犹新。

虽然早有耳闻固原农村的贫穷,但亲眼目睹之后还是让她大为惊讶。

“我去了一户农家,家里十多岁的小女孩一直蹲在那里不敢起身,因为没有裤子穿。看到那种情况,我心里特别难受。”李海峰说。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董玲介绍,1982年西海固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26元,人均粮食仅88公斤,许多家庭人无隔日粮,畜无过夜草。“1978年当然还要穷一些。”董玲说。

“当时的情形对我日后的工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论如何要做老百姓的公仆,为人民办实事。”当年在慰问考察后的座谈会上,李海峰就提出了“希望干部能多深入农村、多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的建议。

让李海峰欣慰的是,当再次走进固原,迎接她的老百姓不再“忧伤”而是“满脸笑容”,还有不少百姓拿着手机在周围拍照。

“这是我家去年刚盖的新房。”53岁的村民沙维刚热情地招呼调研组成员参观他的新家。

“家里几口人?”

“一年的收入有多少?”

“政府的补贴都拿到了吗?”

李海峰坐在炕上,和沙维刚拉起了家常。

“目前我家三口人,我、老伴和小儿子,大儿子结婚后单过了。房子是去年盖的,政府补贴了两万多,自己只花了1万多。没有存款,因为大儿子结婚花了13万元,借了不少钱。”沙维刚如实回答。

虽然没有存款,但沙维刚对欠款并不担心,因为他还有个“银行”:利用西吉县政府出台的扶贫贴息政策,沙维刚贷款买了7头牛。

“这些牛还是加拿大的品种,一头小牛至少能卖3000元。”沙维刚得意地介绍说。

除了7头牛之外,沙维刚还有50亩地。“很快我一年的收入也能上万元了。”他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告诉记者,“村民的房子建得都很好,每年有固定收入,政府也有相应的补贴,比我想象得要好。”

“娘家人来了!”在银川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三村,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李成玉被村民围住,成了“红人”。

“我见过你,你来过这儿!”村民回进昌对李成玉说。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组织实施了5次大规模的移民搬迁。作为其中一批,1988年,回进昌和他的乡亲们从“快被黄沙围住”的海原县郑旗乡整体搬迁至此,时任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李成玉正是这次移民搬迁的亲历者。

屋外,白墙、红瓦,房顶还铺设着光伏电板;屋内,冰箱、洗衣机、电视、宽大的真皮沙发一应俱全。

走入这户生态移民的家中,让大家眼前一亮。

户主丁玉俊不在家,面对突然进来的“不速之客”,怀孕8个月的妻子略显羞涩。“这可是咱娘家人!”丁玉俊的母亲告诉儿媳妇。

丁玉俊一家在政府的支持下盖起了房子,如今还买了一辆运输车,一年至少能赚10万元。

比起丁玉俊一家,村民买园花的小日子也毫不逊色。29岁的买园花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3年前,她来到宁夏中银绒业月牙湖针织厂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有节假日,一个月收入2500元以上。”买园花告诉记者。

而这家企业正是为了解决兴庆区月牙湖乡生态移民的就业问题,2011年由兴庆区政府实施“筑巢引凤”工程中的一家。

全国政协委员梁小虹非常看好这种扶贫模式,“政府推动加上龙头企业带动,才能不断延伸产业链,使老百姓真正脱贫致富。”

“我这两天是越走越高兴,都觉得眼睛不够用,看不过来了!”李海峰说。

当了40年西吉县偏城乡下堡村支部书记的马正选拉着李海峰的手说:“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啊,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吃穿住用都不愁,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我相信,咱们的幸福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李海峰动情地说。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宁夏 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