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廖岷:以全球视野探索中国金融科技监管路径

2016年05月31日 09:11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遵循三步走原则:

加强国际协作,防止金融科技监管单打独斗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监管框架,各国监管机构评估金融科技时,既要评估产品是什么,由谁创造的,也要分析产品推出的背景及其功效,还要评判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创新是否接受监管,是否会带来监管套利

○中国监管者也要审慎评估相关领域,加强与国际同仁的沟通,使我国金融科技领域融入和顺应全球规范有序的发展潮流

财经周刊:在全球框架下,对金融科技发展采取更为系统的监管应该如何来做?

廖岷:这是我们说的第二个阶段。国际协作正式启动,金融稳定成为重要考量。

2016年3月16日,FSB在日本召开第16届全会,首次正式讨论了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与全球监管问题,这标志着金融科技的监管告别了各国各行业单打独斗的局面,正式迈入全球协调协作的新阶段,金融稳定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此次FSB全会,审议了题为“金融科技的全景描绘与分析框架”的报告,初步评估了各主要类别金融科技的微观和宏观影响,认为从金融稳定角度出发,的确有一些潜在的监管关注点,需要各国监管者之间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因此,FSB要求各监管机构既要积极监测国内金融科技的发展,也要与国际组织和制定国际规则的机构在业务监测、风险分析和共同应对等方面展开合作。BCBS(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专门推动这方面的国际研究和合作。

作为金融监管者,我认为,FSB最新提出的对金融科技的监管评估框架,为各国监管机构评估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提供了有益参考。

这个框架分为三个评估步骤:

第一步是背景分析和情况描述。该步骤主要解决创新产品或创新服务是什么、推出此项产品或业务的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具有哪些特征等问题。

第二步是分析驱动因素。该步骤主要解决创新产品或服务推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是否满足市场需求,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及优化风险管理;监管与技术环境如何等。

第三步是金融稳定评估,分为微观和宏观层面分析。微观层面旨在分析创新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直接影响,包括其对金融机构商业模式、行为方式、风险状况、风险激励机制的影响,在市场层面产生的脆弱性因素,以及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情况,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该创新是否接受监管,监管套利是否是其产生的因素之一,如果是,那么具体又是哪些监管提供了这一套利空间。

而从宏观层面分析,主要考虑的是创新活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包括对市场行业结构、系统性风险、跨市场跨境关联度等方面的影响。例如,这项技术创新是否会带来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产品或制度,是否会推动市场走向碎片化或集中化,是否会因此出现垄断性的行业结构,会产生多大的复杂度或透明度,流动性与杆杠率如何,信用和交易对手风险如何,流动性错配和风险转换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对市场结构、市场竞争的影响如何,对危机传导渠道的影响如何,是否在现有的监管框架内,是否将金融业务转移到了监管范围之外,在宏观层面导致了哪些脆弱性因素等。

财经周刊:安永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行业评估报告显示,中国金融科技业的发展具有最不可估量的未来。作为金融科技活跃国,中国的金融科技监管路径又是怎样的?

廖岷:我国作为20国集团(G20)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是FSB和BCBS成员国,我们的金融监管者也将按照以上框架,审慎评估相关领域,加强与国际同仁的沟通,完善与金融市场的沟通互动机制,使我国金融科技领域融入和顺应全球规范有序的发展潮流,并形成长远可持续的比较竞争优势。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廖岷 全球视野 科技创新 监管模式 金融科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