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陈彦:文学是戏剧的灵魂

2016年06月03日 10:31 | 作者:陈彦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陈彦

陈彦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许多精彩故事,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携而生,难分彼此。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故事之皮不存,其毛自无附着。作为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想想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撼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就拿莎士比亚作品来说,哪一部剧不是一个能够口口相传的好故事?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阿依达》《茶花女》《悲惨世界》,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因此,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立即就会苍白、缺血。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故事编不圆,前后矛盾,不时出现叙述漏洞,有的甚至存在较大的硬伤。还有的,故事编圆了,所有缝隙也抹平了,但就是故事缺乏异质光彩,似曾相识,看了开头就能料定结尾。再有的,完全是新闻构件,与文学艺术压根儿没关系,当新闻性不在时,故事的魅力也丧失殆尽。还有一种时兴戏剧,专写地方历史名人,堆砌一些史料,编织一些放在谁身上都可以的“强烈冲突”,却无法打开一个历史名人的心灵世界,让人在干巴枯燥中看满舞台上“拉洋片”。凡此种种,都是文本自身忽视文学力量的表现。

还有一种忽视文学对戏剧作用的表现是,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只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很像当下那些堂皇的商业包装:外壳精致无比,却大而无当,内核干瘪、寒碜。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甸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一如绘画、书法,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有些演出,炫目的灯光甚至全然屏蔽了表演,观众看不真切演员的脸面、表情,更遑论细微丰富的变化,戏剧的表演主体反倒成了客体,这同样会消解戏剧文学的力量。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人”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陈彦 戏剧 文学 唐传奇 宋元话本 明清小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