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王怀超:走在人间正道上

2016年08月02日 09:03 | 作者:韩雪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给学生一束,自己要有一筐”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刚刚经历过拨乱反正,走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没有成熟的理论可依,但靠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哲学、政治经济学一道,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三驾马车”,也是最能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当时的社会发展,又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成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摹本。在这种架构下,王怀超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在大部分人眼里,读书、做学问是一项坐冷板凳的苦差事。但王怀超却以苦为乐,一头扎入学习理论研究学术的浩瀚书海里,在思想的世界里自由放飞,在清苦的环境里独立生长。

1984年,王怀超在取得硕士学位后,留在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任助教。

他并不是没有别的选择。中央党校的首批硕士毕业生在当时十分抢手,他的许多同学纷纷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工作。而王怀超还学上了“瘾”,他不想中断。

在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这一党的思想理论阵地上,王怀超是用功的,也是出色的,更是不断进取的。1986年,王怀超考取本校博士研究生,这时,已是讲师的王怀超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一个学者。

“做学者,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给学生一束,自己要有一筐。”30多年来,王怀超自觉地给自己的“筐”里填充着知识,从未间断过。

进入王怀超的办公室,记者惊呼:这真是一间面积小密度大的“图书馆”啊!不仅书桌上、柜子上、小茶几上堆放的都是各式各样的书和资料,就连书架上的书都“长”到了天花板,成了一堵厚实的书墙。仔细再一看:书籍资料虽然又多又密集,但摆放并不杂乱,它们有自己的分类方式和摆放秩序。

书本排列的秩序感,正是源于人自身的秩序感。

不错,除了外出讲课、开会、调研,每天8点前,习惯早起的王怀超就已经到达办公室坐在书桌前了。把自己埋在桌前,沉在书中,已经成为他坚守了30多年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爱好。“每天不坐在这里看点东西,感觉心里不踏实。读书、思考,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一种生活需要了。”王怀超说。

与他的广泛涉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果的相对“低产”。“不瞒你说,我写得较少,也写得慢,写完之后,我至少放一到三个月,一年也就写个三四篇。”对治学近乎严苛的王怀超,习惯于用时间拧去思考成果中的水分,确保每一篇论文都是实打实的干货。

1996年春,40岁的王怀超撰写了《当前党政干部关注的几个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一文,引起中央决策层高度重视,时任中共中央主要负责同志作出长篇重要批示,为此中央有关部门也组织力量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中央决策起到了参考作用。其后,他更是信心十足、不知疲倦地奔跑在理论研究的道路上。

30多年潜心研究,让王怀超在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发展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出版《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历史转折时期的沉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中国改革全书》《中国发展全书》和《1978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进展》等多部著作,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有关社会发展理论的教材,《1978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进展》一书被社会主义研究学者公认为是一部扛鼎之作……

岁月不会忘记那些默默拼搏的日日夜夜,它会在适当的时候,将曾经的一切展现在众人面前。

今年5月,当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创新发展”专题考察组来到清华同方中国知网技术有限公司时,王怀超被一个展示的电子屏幕吸引住了:自己发表过的所有论文竟然都被罗列在上。“这是我的硕士毕业论文!”王怀超欣喜地发现,位于列表首位的,竟然是他几十年前的论文——1984年3月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的硕士毕业论文的一部分。

30多年的春秋更迭,将一个翩翩少年变成一个两鬓沧桑的中老年人,将曾经的博士生,变成如今的博士生导师。现在,博士生导师王怀超手下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弟子多达数十人。

师门学习交流会,是王怀超每学期为弟子们提供的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是一次定期集中指导的制度化安排。在2016年7月7日的师门学习交流会上,王老师的10多个硕士、博士、博士后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在学习、工作中得到的认识和体会,交流着自己走过的弯路和探索的经验。而每个人说得最多的,是对王怀超学识的敬仰和人格的钦佩。

王怀超算是个严师。

他对投入门下的所有弟子们都提出一个严苛的要求:头一年,集中研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他开出的书单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资本论》则是必须啃下来的。当2015级的博士生谈阅读体会时,王老师会不时提问检验学生的思考深度。

论文写作是每一个研究生的重头戏,也是王老师要求最严格的部分。“从框架结构、章节安排到措辞表述、标点符号,王老师都逐字逐句地修改。”学生们拿到王老师修改后的论文,常常被上面密密麻麻、圈圈点点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意见,震撼到说不出话来。

王怀超也是个慈师。

2011级的李晓寒在论文写作上遇到了障碍,于是申请延期一年。那是他意志最为低沉的一年。那一年,王老师不时给李晓寒打电话嘘寒问暖、加油鼓劲,还以自然界巧妙生动的比喻和典籍警句勉励他鞭策他,通过温暖幽默的形式将信心传递给了他。

师者,人之模范也。

今年夏天,包括李晓寒在内的4位博士生即将毕业,他们不约而同地接过王老师的衣钵,选择去教书。“对于你们的这个选择,我深感欣慰。”王怀超笑了,但又很快浇上了一盆“凉水”: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是苦差事,要坐得住冷板凳。无论你们将来做什么,都要记住四句话:“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保持住本色。”这既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临别赠言,也是一个学者遵循了多年的人生律条。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王怀超 全国政协委员 中央党校 红色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