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黄梅之乡”戏曲传承的喜与忧

2016年08月30日 14:46 | 作者:胡方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精品与市场的错位所面临的无奈

从戏曲剧目的推陈出新,到表演形式的与时俱进,各类表演团体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为黄梅戏的发展带来了一阵阵高潮时刻。


大型黄梅戏《靠善升官》

大型黄梅戏《靠善升官》


然而,和所有的传统戏曲一样,黄梅戏要想在市场终端取得繁荣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相较于少数民营剧团灵活的谋生方式,专业院团却更加难以找到适合的经营模式。

2015年12月,《大清名相》去北京演出之前,在位于省城合肥的安徽大剧院也举行了3天的公演。与观众火爆的场内相比,售票的窗口却显得冷清———到场的观众大多是拿着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赠票而来,自掏腰包来看戏的人还是少数。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戏曲要完全走向市场,是有难度的。作为专业院团,要排出一场大戏,前期要花很大的成本,这还不包括在平时对演员的培养上所付出的努力,如果仅靠门票收入,回报率大都是非常低的。

精品与市场的错位,创作与演出的反差,是现在很多院团都面临的尴尬和无奈。

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登云看来,戏曲尤其是精品戏曲,很难像电影一样仅靠票房取得收入。“在过去,戏班子大都是为皇宫或者大户人家服务的,靠老百姓花钱买票的并不多。”

至于像民间院团那样“跑堂会”,对于专业院团也是不适合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演出,专业院团出去仅把台子装上,花费可能就要上万。成本开支太大,一般的单位也请不起,使得专业院团很难像一些小戏班子那样,在经营上风生水起。

2005年以来,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安庆市的主要院团先后改制,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并在原来安庆市黄梅戏二团的基础上整合名人效应,成立了“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韩再芬担任院长。

经过院团上下的全体努力和韩再芬在业界的品牌影响力,这个起始家当只有800元的院团逐渐摆脱窘境。2012年,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在转企改制的基础上,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挂牌成立,标志着安庆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现代演艺企业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但即使如此,韩再芬也告诉记者,现在的发展模式是“两只脚走路”,一只脚在体制外,一只脚在体制内。

事实表明,政府在将各个院团推向市场之后,并没有放弃在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比如,为支持各个团体创排新剧,在一些重大题材的新剧目创排过程中,政府会支持相应的创排资金。

据安庆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在《大清名相》的制作过程中,安庆市财政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为该剧安排了200万元创排经费。

编辑:薛鑫

关键词:“黄梅之乡” 黄梅戏 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