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北京市政协破解养老服务供给侧三道必答题

北京每五名户籍人口中有一位老年人 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

2016年09月13日 11:00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曾唱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然而现实不免有些令人忧虑。

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到315万,占总人口的23.4%,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占常住人口的15.7%;到2020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

这样一组动态攀升的数字,足以引人深思:当我们慢慢老去,靠什么来养老?市政协社法委组织委员展开了深入调研。

需求信息不清 实现养老服务信息精准供给

“我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你知道吗?”市政协一次协商恳谈会上,62岁的薛菡委员向在座的市民政局等政府部门负责人直接发问。

已是老年人的薛菡上面还有老人,父母现在80多岁需要照顾;爱人65岁,一年前重病在床;女儿今年刚生完孩子也得分心照料。雇了两个保姆照顾一家老小却依然人手不足。

对于养老服务,她一直不清楚到哪里去寻求帮助,社区也没有了解过她的情况。一头雾水的薛菡只能用些“笨办法”:下载“到家”APP,通过网络订餐给父母和爱人送饭,但食品安全保障又成为另一个忧虑。

北京300多万老人的需求是什么?可否精准把握?这是完善养老服务供给的基础问题。

薛菡参与了市政协社法委组织的专题调研组,发现跟她有一样困扰的不在少数。很多老人向调研组“诉苦”,觉得缺乏获得感和安全感,食品不安全、家政服务质量低、看病难和金融诈骗等问题时常困扰他们,养老需求没有渠道反映。

调研组了解到,目前政府部门虽已开始进行摸底调查,但是对老人及其需求情况的掌握还比较粗放,底数不清,需求不明,还没有根据老人年龄、身体状况等权威数据进行细分。

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畅,是养老服务无法精准对接的另一障碍。

市民政局专门做过一次调研,如果一个老年人已经下定决心要住进养老机构,为了解各养老机构的服务情况、价格、区位等,平均要打约60多个电话。如果已经决定了入住某一个养老机构,还需要再打约10个电话方能最终入住。

需求不明确,则供给无目的。《智族》杂志社总编辑刘红委员就从薛菡委员这一典型样本中发现了“信息供给”精确性的重要性。她认为,要依据医联体的现有数据,丰富老人的基本信息和有效需求信息,更重要的是把失独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需求“摘出来”,通过深入和精准分析对老人及其家庭的需求进行细化,才能更加有效、便捷、智能地提供养老服务。

调研组建议,结合智慧社区建设,通过信息化和云平台全面准确地采集为老服务需求信息,实时发布动态的养老服务需求信息,便于其他主体根据云数据提供精准服务。在云数据基础上完善整个社会服务体系,在现有社会服务基础上加入一定的适老内容,把为老服务融入全人群服务的大格局中,方便进行人口全生存周期的整体安排。

编辑:薛鑫

关键词:北京市政协 养老服务供给侧 老年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