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双11”八年巨变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

2016年11月08日 22:40 |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
分享到: 

  

▲ 阿里云技术

在11月11日零点到来那一瞬,就好比购物广场零点开门营业的瞬间,所有人涌向收银台。胡喜说,2010年每秒钟只有500人能够顺利进入结账环节。那时候,采用的是一种集中式强大单点的架构,它就像是一个造价昂贵的强大中央收银台,稳定且可靠,但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有限,很难应对互联网一些突发的运营活动要求。

在双11峰值的刺激下,阿里巴巴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对策——分布式“异地多活”的架构。这就好像是拆掉了高端的中央收银台,换成了分散在商场各个角落的无数小型计算器。有一种统筹全局的力量为分散在各处的计算器设计了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它们互为补充,相互备份,因而任何单个计算器的故障,都不会影响整盘生意。这就是这种架构中最核心的云计算能力。

对胡喜来说,那个崇尚集中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再也没有一个强大的单点中心能够成为英雄。在消费主义几近鼎盛的现实面前,没有任何一种集中式的架构能够满足当下正在不断膨胀中的核裂变数量级的消费力。唯一的对策是那些看似寻常的个体,用强大的逻辑关系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这种逻辑其实和淘宝本身的设计初衷一模一样。

这个创新的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支付体验,也造就了今天的支付现实。在尼尔森2016年的调查报告中,电子支付在中国的流行程度在全球范围内最为突出,86%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曾在过去6个月中通过电子支付系统为在线购物付过款,这一数据远远高于所有26个受访国家43%的平均值。

在今年刚刚完成的支付测试中,胡喜说,现在他们已经能够应对每秒钟16万次的支付峰值。他说,能走到今天,其实也是“被逼无奈”,因为“支付宝遇到的问题,不是任何业界能够帮我们解决的”。最开始的时候,他也很想直接借鉴下同行,看看其他人怎么应对,可是直到现在,VISA的实际处理峰值是每秒钟1.4万笔,实验室测试交易峰值数据也只有每秒钟5.6万笔。疯狂的消费奇迹为他制造了世界第一的技术难题,在寻找答案的时候,前面早已没有了路,只能自己走走看。

编辑:梁霄

关键词:消费 张勇 购物 疯狂 阿里巴巴 店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