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全国政协委员田青:春节的声音

2017年02月06日 13:57 | 作者:田青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编者按:

阖家团圆、喜庆祥和的春节一直有着浓浓的传统艺术氛围,具有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深刻的文化底蕴。我们邀请三位委员学者,分别谈谈春节与中国音乐、绘画、戏曲,寻历史、析特色、享感受,探讨春节这一“文化空间”里艺术韵味。

想到春节,我就会想到声音,因为春节意味着欢乐,而欢乐岂能没有声音?

从前春节的声音很多,很响,很有气氛。现在,吆喝沉寂了,空竹的嗡鸣消失了,鞭炮因为限放也少多了。大人们在客厅打麻将,孩子们也窝在屋里发微信朋友圈,没有了孩子们从大街上传来的欢笑声,还叫春节吗?

还好,我们还有音乐,欢乐的、和节日的欢乐相关的、能增加节日氛围和欢乐程度的音乐。马年,我们有南音名曲《八骏马》;龙年,我们有何柳堂的广东音乐《赛龙夺锦》;虎年、蛇年,我们有聂耳根据民间乐曲改编的《下山虎》、《金蛇狂舞》……甭管什么年,我们都有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他把陕北老乡“闹社火”时锣鼓喧天的场面用管弦乐在舞台上再现了出来。而在民间,随着我们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许许多多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渐渐远去的中华传统音乐又“凤凰涅蓜”般恢复了生命。华北大地上,数不清的鼓吹乐班子用高亢的唢呐或热切的笙管撒播着新春的欢乐;又见新绿的江南岸边,十番锣鼓与江南丝竹用“吴音软语”呢喃着无限的幸福;在岭南热土或八闽福地,广东音乐、汉乐、潮州大锣鼓早已构成了春天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大合唱……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更是各显其能,争奇斗艳,“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不但有专门的“新春音乐会”,还有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音乐,几乎在整个春节假期从始至终震撼着我们的神经、鼓荡着我们耳膜。当然,春节既然是民俗,就是全社会各阶层、各族群共享的全民性的节日,因此,春节的音乐,也一定以民族、大众的口味为主。《诗经》里“风、雅、颂”三部分,流行最广、流传最久的还是各地区的民歌“风”。今天的中国,流行歌曲可以视为现代的、城市的“风”,所以也叫“通俗歌曲”。绝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适合普通人的音域和趣味,好听易唱,过耳难忘。更重要的是,今天的“风”和古代的“风”一样,表达的常常是个性化的真情实感。假如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准确的话,那么,“越是个性化的,就越是大众化的”也一样。流行歌曲所表达的一个个体生命的喜怒哀乐,常常引起千万人的情感共鸣。与大部分冠以“时尚”之名、也真的仅仅是“一时之尚”的流行商品不同,流行歌曲的生命力,有时令人吃惊。一首你多年前听过的老歌,兴许会让你在大年三十欢乐的晚上潸然泪下。

当然,也还有另一种声音,它不是音乐,但有时比音乐更令人温暖甚至令人动容:铺天盖地的短信问候的滴答声,阖家团圆的餐桌上清脆的碰杯声,在越来越成为“背景音乐”的春晚声响的伴奏下亲人们一年一度的无尽的话语声……当然,还有一种每每让我感动的春节前夕“返乡大军”摩托车的轰鸣声。我虽然没有在现场亲耳听到这震撼人心的南国特有的声音,但我知道,这震耳欲聋的马达的高唱里,是浓郁难解的亲情、乡情,是祖祖辈辈流淌在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血脉里的家国情。就像多年前我在电视里看到广州火车站广场上密密麻麻的返乡民工在冷雨里站立着候车的画面,我没有听到那冷雨的淅沥,但当时却感动得流泪,至今不能忘怀。因为在那个无声的画面里,我听到了传统的声音、祖先的声音、历史的声音,听到了我们民族DNA的声音!

古人说:“情动于衷,故形于声”,在这个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视的节日里,让阖家团圆的欢笑声响彻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吧,因为,春节的声音是我们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田青 春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