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探寻“牛鼻子”与“命根子”的最佳结合点

安徽省政协“农村土地改革与金融服务”界别协商会议综述

2017年02月20日 10:16 | 作者:胡方玉 侯宗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委员观点


安徽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副主任於忠祥:

精准识别和界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建议对正在生产经营的土地,已办理用地手续的,依据其土地证书确定用地范围,多占的土地视为违法占地,应依法清退,纳入存量管理。该类存量土地的特点一是量大,为入市的潜力所在;二是布局集中,主要布局在原公社或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三是入市成本低;四是单宗地面积较大,便于开发利用。要尽快推进该类土地的定界工作,增量土地不使用仍属于现状地类,无需定界;若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划,依法履行用地程序,现场定位、定界。


安徽省政协常委、合肥市政协副主席奚芝英:

化解“两权”抵押物处置的“两难”困境

农房、承包土地的价值评估具有天然困难性,目前“两权”抵押物处置范围十分狭窄,且受制度不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落后等因素综合影响,农房、土地承包权在拍卖、转让时成功率低,容易造成银行的债权悬空。建议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与农业专业化投融资机构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临时接管、不良资产处置和收储等方面合作。此外,引导金融机构在保障农户承包权和基本居住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并创新多样化的抵押物处置方式,依法实现抵押权的风险自偿机制。


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吴良仁:

健全农村土地经营信用体系完善入市出市链条

建议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信用体系,从流转主体资格、流转方经营范围和信用记录等方面进行经营准入和融资准入考核,对恶意套取国家涉农补贴和支农资金以及抽逃资金“撂荒”的流转经营户应列入农业经营与融资“黑名单”,有效防范农户和金融机构的财产权益受损。

要完善入市出市链条,尽快完善从农村土地入市到出市的全过程市场链条,在流转准入、专业队伍建设、流转信息公开、流转合同规范、磋商过程监控、信用等级评价、流转财务审计与公开以及经营过程跟踪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强服务与引导,确保融资人按市场规则办事、投资人充分掌握融资风险点,使整个农村土地市场有序运行。


亳州市政协:

多措并举加大政策保障和激励力度

由于“两权”抵押贷款属于试点阶段,目前还存在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偏高,“两权”价值准确计量存在难度,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享受政策红利受制约,交易平台不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不畅等问题。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抵押物处置机制,进一步建立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机制,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保障和激励力度。

编辑:薛鑫

关键词:安徽省政协 农村土地改革 金融服务 界别协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