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搜集“身体刻写的历史印记”

——马盛德谈传统舞蹈的保护与采集

2017年04月17日 09:2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传统舞蹈与非遗保护

在广褒的中华大地上,不管走到哪里,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多半会有属于自己的舞蹈。不论是汉族的龙舞、狮舞、秧歌,还是少数民族中藏族锅庄舞的祭祀、仪礼性舞蹈,塔吉克、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模拟鸟兽舞等,都在我国传统舞蹈中有着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征,都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传统舞蹈类项目的只有朝鲜农乐舞,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与农事、农时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北方朝鲜民族农耕时期祭祀活动中的一种舞蹈,庆祝谷物丰收时,农乐舞成为人们在祭祀活动中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在青藏高原江河源头的青海玉树,每年的7月25日,都有一场规模宏大的藏民族盛会,叫赛马会。藏族群众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参加赛马活动,赛完马就是歌舞表演,玉树各个县、乡的牧民们组织舞蹈队进入会场进行轮流表演,纷纷展示其民族特色。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藏族锅庄舞,“锅”是藏语中圆的意思,“庄”就是玉树人所说的“卓”,因此又将其称为“果卓”、“歌庄”、“卓”等,锅庄舞也就是圆圈舞,围成圆圈跳舞,在甘南藏区流传的“朵迪舞”依然保留着“顿地为节,联袂踏歌”的圈舞形式。

塔吉克鹰舞,塔吉克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新疆地区的帕米尔高原。鹰舞是塔吉克民族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据我了解,很多北方民族的舞蹈都有模拟雄鹰体态的舞姿,而将鹰的体态模拟逼真的就是塔吉克民族的鹰舞,塔吉克民族将鹰视为英雄、强者,所以像崇拜偶像一样舞蹈模拟鹰的雄姿,既飘逸洒脱,又具有力量感,以鹰的翅膀的震动为舞蹈的律动,其造型有雕塑一般的美感。

很多民族都有动物崇拜的传统,比如,傣族对孔雀情有独钟,草原民族的马不可或缺,藏族人民视牦牛为藏族图腾,那么塔吉克族的人们为什么会崇拜鹰呢?据有关专家介绍,鹰这种动物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鹰的寿命相较其他动物很长,它能活到70岁,是一个长寿的动物,当它到40岁的时候,它的生命特征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身上的毛会全部脱落,犹如凤凰涅蓜般再生,但这个过程是十分艰难的,是它生命的考验,如果能顺利过了40岁,就会再活上30年,这种长寿的动物,人们对它的崇拜不是无缘无故的。二是鹰很凶猛,尤其是眼睛,远远的就能看到猎物,非常锐利,如果猎人在狩猎的时候有一双鹰一般的眼睛,那么它就能准确找到猎物,并判断出方位。人们崇拜鹰,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和象征,赋予其特殊的文化意义,表达人们的审美追求。三是鹰还有一种美感,当它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时候,翅膀上下律动,这种有节奏、有韵律的姿态给人一种美感。无论是经历着暴风雨的搏击,还是享受着蓝天白云的亲近,它都给人们一种向往。这种美感最易与艺术发生联系,并相互结合,于是就有了鹰舞这样的舞蹈样式。不管是塔吉克男子舞姿的阳刚、彪悍,还是女子舞姿的柔美、纯真,都跟鹰这种超群的表现力有很大的关系。此外,还有一种长寿的动物——鹤,在很多民族的舞蹈中也有模拟它的体态、动作,这跟其生活的自然环境、生活场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么多的传统舞蹈中,维吾尔族的舞蹈自娱性最强,因为它随时都可以跳,随心所欲,在各种形式的“麦西热普”活动中,上到七八十岁的老汉,下到小朋友,姿态松弛,自由律动,这也是舞蹈的魅力所在。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舞蹈,它是我们祖先依靠伟大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虽然今天的我们很难再创造出来,但是,祖先遗留下来的那些代代相传的活态舞蹈,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成为我们认识自身创造力的珍贵财富和有效途径。这种代代相传的文化,使我们与祖先有了彼此相通的联系,这种相通源于一种相同的基因,这种基因深深嵌入我们的身体之中、血液之中,通过这样一个活态的艺术表现形式建立的相互联系,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除了审视自己还有一种是仰视自身,如锅庄舞,我们很难再创造一种这样的舞蹈,因为它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峰,后代很难超越,这种文化积淀,我们要保护它,其目的就是激励我们今天的创作。如梁祝传说,改编成了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这是艺术创作的资源,是经过一代代人不断完善而成。俗话说“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舞蹈就成为了源头之水,惠泽于今日之创作。

除此之外,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在于它对文化的认定作用,就是说一个民族自己的舞蹈,具有一种标志性,通过这种标志人们去认定它。有时候是一种舞蹈类型,有时候是音乐类型,如马头琴的琴声、音色,我们就知道这是蒙古族的音乐,葫芦丝声声入耳,我们明白傣族人民的欢乐喜悲,这就是我们认定的依据,舞蹈也一样。藏族的舞蹈是弯着腰跳的,袖子拉开,身体前伏,对于弯着腰跳的藏族舞,有很多解释,其中有一个是这样说的,说藏族人民住在山上,没有水,水要从山下背上来,背水的时候腰是向下弯的,所以跳舞的时候也是这样。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藏族人民,逐水草而居,即使是背水也是一种体态的表现。在玉树,卓就是舞的意思,玉树卓舞早期是一种祭祀行为,仪式感很强,因为宗教的祭祀是祭拜神灵,对于神灵是要怀着敬畏的心态和姿态的,因而,卓舞缓慢、持重,跳卓舞的也一般都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他们能慢下来,他们的上身舞姿像雄鹰一般,稳健彪悍,体态上表现出了一种敬畏。于是,在体态上慢慢就形成了一种认定。这种具有标志性的体态或节奏就成为了一种认定民族文化的符号。今天,我们只要保护了它们,就保护了文化的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我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的多样性,其原因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有更多的选择,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使我们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情感诉求和意愿,可以有更多的表达方式,文化的多样性就如生物一样,物种越多,其生命力也越顽强,那么舞蹈、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文化的多样性。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56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才有了这么多彩的文化。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马盛德 传统舞蹈 历史印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