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老年人用药需要掌握的原则

2017年08月16日 09:48 | 作者:俞雨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类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步入老龄之后,各种疾病以及夹杂症亦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所以老年人安全用药问题也日显突出。

人体步入老龄阶段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细胞趋于凋亡或萎缩,其相应的生理功能亦之下降。据统计,70岁老人的肺、肾、脑和肌肉的细胞数大致相当于20岁年轻人的60%左右。脏器的功能也随之下降,研究表明80岁老人的心输出量较成年人相比下降约35%。由于心输出量的降低,输送到各器官的血流量也就减少了,供血不足则会影响各器官功能的发挥。另外,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系统老化的又一重要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弹性降低,动脉硬化逐渐加重,从而使机体主要器官———心、脑、肾的血管对该器官的供血不足,导致相应功能障碍。统计显示,此时的肾脏排泄能力也仅有30岁左右成年人的一半。

正是由于老年人重要脏器的功能性减退,直接导致药物在体内吸收减慢、排泄延缓。因此,药物中毒及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明显上升。即使是常规剂量的药物都有可能在老年人身上出现敏感性增高、作用增强、药物耐受性下降以及不良反应增加等诸多作用。

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应尽量做到精准用药,即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全面考虑,权衡利弊,减少合并用药,品种尽可能简单,合并用药时尽可能避免严重副作用。

老年人用药应把握以下原则:

对有镇静作用及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尽量不用或少用。老年人本身反应性迟钝,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镇静剂尤其敏感。其次一些能够影响血压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或利尿作用的药物(速尿)会引起血压大幅度的波动。

有可能影响血糖及免疫抑制的药物禁用或慎用。糖皮质激素除对免疫系统有强烈抑制作用外,亦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和消化性溃疡,必须坚决抵制,不到万不得已不去碰它。

抗生素可以用,但剂量要把握好。发生感染时抗生素可以用,剂量一般也不必调整,但需注意避免高血浓度与毒性反应。但对肾或中枢有毒性的抗生素应尽量不用,如氨基糖苷类。

降压药要精准用。老年人普遍常见高血压,故降压药不仅要常规用,还必须精准用。所谓精准是指老年人不宜降得过低,一般控制在135/85mmHg左右即可,还必须在用药期间频繁观察血压变化。一味强调有效降压在老年人身上不合适,除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外,血压过低还会影响心、脑、肾重要脏器的血供。选择降压药时最好不用利血平,它可加重抑郁。

感冒药、去痛片、退热药要少用。这类药物会引起大汗脱水,会增加肾缺血的风险。一定要用时必须配合多饮水,保持足够的尿量有助于预防肾损害。

总之,由于老年人各个脏器的功能有所减退,所有药物要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到个体的最佳剂量这样一个原则,也就是说最低有效量才是老年人的最佳用药剂量。

(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俞雨生)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老年人 用药 药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