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理顺价格活跃市场优化结构提高粮食产业的整体效益

全国政协“推进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改革”双周协商座谈会综述

因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长久以来作为农业大国,“口粮绝对安全”一直是首要国家安全战略

2017年11月17日 08:25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整合补贴 保险托底确保种粮农民收益

尽管舆论对“小麦最低收购价首次下调”有各种解读,但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看来,无论此举是对过去3年的政策调整进行再调整,还是谋划稻谷和小麦托市政策的改革思路,都需要考虑三个约束条件:粮食安全必须得到保障;小规模农户将长期存在,从旧政策到新政策的转换不能影响其生计,不能造成收入断崖式下降;全球化不可逆转,WTO规则必须得到遵守。

据此,叶兴庆提出的改革思路浓缩为十六个字:量能分治、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补从史定,“具体就是对产量和产能按不同的原则进行治理,产量由市场决定,产能由政府决定,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生产者价格,把隐含在托市收购价中的财政补贴抽出来,作为收入补贴直接发放给农民,补贴额的计算和发放与一定比例的历史产量或面积挂钩。”

众所周知,放开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可能对农民的收入以及积极性造成影响。

在讨论中,委员们建议改革定价机制的同时,没有忘记为农户呼吁完善“补贴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委员们所有的价格改革的建议,都是在保障农户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

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补贴?

据了解,我国现存的农业补贴政策,最主要的是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对棉花实行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玉米实行的直接补贴政策;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及最低收购价政策等。

“可以保留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改革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委员建议,同时为补偿农民收入,给农民适当补贴,并与现有的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玉米补贴政策一起,统一归并为一项补贴,可称为农地补贴,或农地保护补贴。

曾任吉林省粮食局局长、现任四平市市长的韩福春是特别邀请到会的地方代表,他深知其实在广大基层农村,农户们真正能把国家各种粮食补贴搞得清清楚楚的很少。“要避免零敲碎打、撒胡椒面式的补贴,一定要突出涉农补贴的重点。”

这与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委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要逐步退出‘普惠制’的补贴方式,建立‘分类区别、综合评价’的机制。”刘晓庄表示,要按照实际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和粮食优质化程度进行直接补贴,“以质论价”,以优取胜,从而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补贴标准方面可考虑由种粮成本加合理收益与市场价格的差额来确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理事会副主任戴公兴说,杜鹰则建议小麦、稻谷改革后的补贴可以考虑与已经整合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挂起钩来。

国家补贴是为了降低农户种粮风险,从风险规避的角度,委员们同样提出另一种思路,通过农业保险体系,让市场来分担一部分风险。

常年为民生奔走的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朱家媛委员从同样的角度建议,建立粮食价格指数保险基金。“在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过大且低于直接生产成本时,作为一种新的利益补偿机制,对种粮农民的损失给予补偿。”在朱家媛看来,这样既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又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让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

编辑:刘小源

01 02 03

关键词:粮食 补贴 政策 机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