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广东:大手笔投500亿强基层 医改全面推进

2017年12月25日 11:05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16811409450236154379

今年7月15日,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张梓望 摄

2017年,是推进健康广东建设的重要一年。广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3月29日召开了首次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全面研究部署健康广东建设。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指出,“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正式拉开了健康广东建设大幕。我们必须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加快推进健康广东建设。”

2017—2019年,广东统筹各级财政安排500亿元,实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推动基层服务能力实现根本性提升。全省综合医改也同步全面启动,实现21个地市分级诊疗制度全覆盖及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广东省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深化医改规划、“健康广东2030”规划相继出台,“一个决定、两个行动计划、三个规划”为统领的政策体系建立完善,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实施路径更加清晰。

今年以来,广东全面推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省综合医改取得突破进展,人口均衡发展趋势继续保持稳定,顺利完成国家和省部署的年度重点任务,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目标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关键词

强基层

投入500亿元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

打基础、强基层是全面推进医改、建设健康广东的关键环节。2017年1月16日,广东省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通过3—5年努力,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格局更加科学合理,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针对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经过多次深入调研、专题研究、靠前部署,省委、省政府决定2017—2019年统筹各级财政安排500亿元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启动实施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培养、提升待遇水平、基层综合改革等18大项目,推动基层能力实现根本性提升。

力争通过3—5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格局更加科学合理,县域内住院率达到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的目标,在2020年基本完成基层医疗卫生补短板任务。其中,集中精力进行医院建设升级,实施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升级达标建设工程。升级建设47家卫生院,力争2020年形成医疗服务能力全面达到中等县级医院水平。此外,各级财政安排资金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

47家卫生院升级建设全面启动

经过一年的持续奋战,今年基层服务能力建设18大项目全面实现年初目标。目前,47家卫生院升级建设全面启动,27家县级人民医院、10家县级中医院、10家妇幼保健院已经开工,超额完成民生实事提出的25家任务。281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4000个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已开工。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今年培训培养全科医生5080名、订单定向本(专)科医生1000名,培训产科医师、助产士、儿科医生1360名。106家城市三甲医院全面启动优秀人才下基层项目,首批1200多名优秀人才到基层开展服务。新增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3998人。

今年,广东边远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800元;按编制核拨乡镇卫生院事业费补助每人每年1.2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人每年1万元;村卫生站医生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行政村2万元;省财政为1390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设2780个全科医生岗位,并每年每岗补助6万元。这些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的政策措施均得到了有效落实,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水平明显提升。

2017—2019年,省财政三年每年每市投入500万元启动实施15个县(市、区)医联体建设试点。在“两自主一倾斜”等政策基础上,广东允许基层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县招县管镇用”、“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绩效工资总量不予限制”等利好政策,基层基础逐步夯实。

■关键词

全省综合医改

广东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

3月29日,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下发,正式启动了全省综合医改。实施方案提出建立一个体系、五项制度和落实九大保障措施,明确6大方面、28项重点任务以及8个配套文件,广东深化医改迈出坚实步伐。

段宇飞指出,全省综合医改工作重点要抓好“两覆盖、四推进”,即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推进构建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保管理体制和支付制度改革,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7月15日零点起,随着广州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全省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同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人事编制、收入分配、行业监管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全省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今年7月,全省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现所有地市公立医院全覆盖。广东“医疗机构体量最大”、广州各类医院数量众多、隶属关系复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难啃的骨头”。广东建立了由省人民政府牵头的广州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动中央、军队、武警、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参与所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在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减少15%的药品加成费用,80%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10%由财政补偿、10%医院自我消化。广东确定的这一“8∶1∶1”补偿政策,以及“两个平移”“同城同级同价”“一院一策”等价格调整政策,确保了在穗中央、省、军队、武警及企业所办医院全部参与综合改革,实施效果良好。

21地市分级诊疗试点全覆盖

2017年,广东全部地市纳入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试点城市,实现分级诊疗试点全覆盖。以强基层建设为突破口,广东对欠发达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实施“一县一策”,精准补齐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短板,引导病人就近看病就医。

此外,还建立了城市公立医院对口县级以下医院的帮扶体系,多举措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其中,明确城市三甲医院人才帮扶县级医院,每年派出卫生技术人员数不低于全院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占比不低于选派人员总数的80%,选派的人员到县级医院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2017年1—10月,全省县域内住院率已达80.5%,比2016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超过98%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今年,广东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超过98%,大病保险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5市完成城镇职工和居民一体化改革,实现“三保合一”。

广东还继续深化医保管理体制改革,省级医保基金管理中心正在加紧成立,3个地市医保基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也在积极开展。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广东全面开展基本医险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到今年年底,各市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病种数不少于1000个,有条件的市可进一步扩大病种范围。深圳、广州分别作为国家和省的试点城市,正在试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行“两票制”

今年以来,广东加快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印发省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实施方案,明确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全流程改革措施。印发医疗机构药品交易“两票制”实施方案,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实行“两票制”。

为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广东在全省推广深圳GPO做法,实行“四个允许”,即允许广州、深圳以市为单位GPO团购,其他市可选择跟标;允许其他市以市为单位,在省平台对议价品种组团、委托谈判采购;允许医疗机构在省平台对议价品种以医联体形式与企业谈判采购;允许医疗机构组团集中配送。

抓大放小 转变职能

广东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抓大放小,按照“能放尽放”原则,在前期已下放5项到广州、深圳的基础上,年底前再委托下放8项行政许可、4项行政确认和3项其他行政职权事项,将精力聚焦深化医改、补强短板。

此外,加强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快从“省级直接管”向“指导基层管好”转变、从“准入环节设审批、管门槛”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关键词

医联体

城市三级大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

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仍在“补短板”的情况下,如何让家门口看病成为群众信赖的“第一选择”?医联体成为今年广东乃至全国的“医改热词”。

今年4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

我省“十三五”医改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城市的三级大型医院要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并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各地组建人财物、信息和技术等资源高度统一的紧密型医联体。

广东推动县级医院与县域内相对集中片域的乡镇卫生院组建成紧密型医联体。医联体内实行统一医保政策,探索推行与分级诊疗制度相衔接的医保费用“总额预付、结余奖励、超支分担”制度,引导建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在起付线设置及标准、首诊机制、转诊流程、报销比例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引导群众小病在基层就诊。

深圳罗湖医院集团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2015年8月,深圳市罗湖区将5家区属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整合成紧密型唯一法人代表的法人单位,挂牌成立罗湖医院集团。

从整合医疗资源、强化社康中心建设等多环节入手,罗湖医院集团探索了一条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得到国务院医改办的“点赞”。

今年9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在深圳召开了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10月12日,广东省卫计委、省医改办也在深圳召开全省综合医改暨医联体建设推进会,深圳罗湖医院集团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在多种医联体模式的试点探索基础上,广东在省内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目前,全省已组建349个医联体,163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工作。

大力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依托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组建眼科远程医疗中心,目前20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已与粤东西北地区56个县(市)形成网络;建设广东省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中心,着力填补覆盖全省的省级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中心空白。

■关键词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地市全覆盖

目前,我省各地已有很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对签约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省卫计委提出,今年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抓落实之年。到2017年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截至12月14日,我省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为41.45%,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为63.36%,超额完成国家目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地市全覆盖。

如今,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地区,城乡居民就诊下沉效果逐步显现,健康管理效益逐步提升,“家庭医生朋友”的概念和“贴心人”服务模式深入人心。

■关键词

全面两孩政策

加强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能力

2017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将满两年。广东积极应对政策实施后的新情况,开展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情况大调研,加强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能力和网络建设,全省建成163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49个新生儿重症救治中心。

此外,广东还不断推进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机构整合,深入推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现县(市、区)全覆盖,目标人群覆盖超过99%。目前,广东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覆盖面持续扩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稳步实施。

在便民服务方面,广东生育服务将“跑腿办证”一举改为“信息跑路”。2016年10月24日,广东生育服务网上办事系统正式上线,群众安坐家中使用电脑上网即可申办各种计划生育服务事项。今年7月5日,微信公众号“广东生育服务”上线,计生服务事项实现了随时随地可办。计划生育服务证、生育登记等事项实现在线办理,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肯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基本公卫补助标准提至人均50元

广东逐年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2017年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50元,2018年提高到人均55元,2019年提高到人均60元。2017年全年,广东卫生计生系统坚持“抓早、抓实、抓重点、长期抓”,全力以赴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在年初,广东省卫计委就多次专题部署,提前启动春季爱国卫生清洁专项整治,多次督导检查爱国卫生工作和各地落实防控措施情况。

以省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广东省卫计委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强化疫情监测和处置。

在登革热疫情防控方面,广东全面落实关键区域灭蚊防病工作措施,加大对广州、佛山等重点地区以及湛江、潮州等薄弱地区的防控力度,坚决做到早期、果断、快速、彻底处置疫情,今年登革热疫情总体可控,H7N9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10月17日,省政府召开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暨全省登革热防控工作会议,对下一阶段防控重点进行再研究、再部署,为党的十九大以及广州全球财富论坛等重大会议、重大活动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此外,广东还持续有力地防控艾滋病、结核病、疫苗可预防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孕产妇HIV感染率控制在万分之一左右,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全省预计连续24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今年以来,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食品污染物、有害因素、食源性疾病监测实现县级全覆盖。广东现有国家卫生城市17个、国家卫生镇(县城)127个。

■关键词

中医药发展

基层中医药“15分钟服务圈”逐步形成

今年以来,广东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强省建设提速增效。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条例两规划两方案”得到了认真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由3个省级基地、98个县级基地组成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网络平台,中医药适宜技术直通基层。

2017年,广东1416个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启动实施,在粤东西北地区实现全覆盖。我省99.7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57%的乡镇卫生院、95.8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1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相关指标考核居全国前列,基层中医药“15分钟服务圈”逐步形成。

在中医药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培养上,广东也取得了新突破,2017年新增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4名。广东积极推进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合作与交流,与30多个国家建立中医医疗、科研、人才培养长期合作关系。

2018年,广东还将加大中医药投入力度,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将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药院内制剂及中医治未病项目纳入医保门诊支付范围。推进中医院建立中医特色医联体。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大南药药材种植政策支持力度。

撰文:李秀婷 曹斯 粤卫信 

编辑:赵彦

关键词:广东 强基层 医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