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激情燃烧在大地上——全国政协机关干部在皖的扶贫故事

2018年09月18日 08:56 | 作者:胡方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以“协”为基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作为挂职干部,要善于发现基层的困难在哪,紧紧依靠人民政协汇聚社会各界协同扶贫攻坚强大合力的优势,增强扶贫的有效性。”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张海鸿对政协之“协”有了新的认识。

2017年6月,舒城县万佛湖镇沃孜村的120千瓦光伏发电站建成运行。这个计划发电运行25年、年均发电量12.9万千瓦的电站,将为村集体每年带来13万元的收入,全村123户408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从中获益。这是在全国政协机关扶贫办和经济委员会办公室的协调下,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南存辉所属企业浙江正泰集团,投资300万元捐建的一座光伏发电站,已成为全国政协办公厅在结对贫困县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帮扶的一个典型案例。

对于这样的案例,颍东区冉庙中心学校校长李占强也感同身受。

2017年9月20日,李占强和他学生们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一天”。当天上午,原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陈小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等一行,在安徽省、阜阳市政协相关领导陪同下,来学校举行了“送科技下基层”活动的启动仪式。全区共有5个基层单位获得捐赠,冉庙中心学校获捐的是中学科技馆和云教室。

“这给冉庙的科技教育点燃了火种。”冉庙位置较偏远,孩子们的学习都不在状态。4个月前,李占强到这里任职,一直琢磨如何找到突破口,能让师生的精气神提起来。

科技馆和云教室的获赠,无疑是雪中送炭。“这是把科技的快乐引进了农村教育,把科技的种子播撒到偏远乡村孩子的心田,让科技伴着农村孩子成长,传递火热的正能量。”在活动仪式上,李占强的感言充满着激情。

这种快乐很快就化成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当年,冉庙中心学校科技组在2017年安徽省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上,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今年7月23日再传捷报,该校科技组12名学生,获得了9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列团体总分第二名。

在这次送科技下乡中,欧阳钟灿、武向平、曹洪欣三位院士和委员分别就物理、天文和中医保健为全区中小学生和机关干部作了专题报告会。“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这种机会是十分难得的。”颖东区教育局电教传播中心负责人冯飞难掩兴奋地说。

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全国政协办公厅“发挥四方力量,聚焦四个方向”定点扶贫工作思路越来越明晰,即: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办公厅、各专门委员会、政协委员、挂职干部四方面力量;重点围绕智力扶贫、产业扶贫、爱心扶贫、党建扶贫四个方向发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2012年以来,共有140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专家学者赴舒城、颍东考察调研。全国政协机关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经济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国政协委员支持颍东、舒城发展座谈会,为两县区精准扶贫把脉问诊。

——经济委办公室、人资环委办公室还积极与国家部委、中央金融单位及安徽省直有关部门联系,在项目立项、水利建设、资金落实以及能源指标方面争取支持。

——自2016年以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陈晓光、郑建邦先后来舒城、颍东调研。全国政协办公厅每年安排一位机关党组成员或专委会副主任,赴两个定点扶贫区县调研考察、看望挂职干部,帮助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017年,全国政协机关党委将中直机关工委划拨的41万元脱贫攻坚专项补助资金转拨给舒城县徐圩村,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员活动室。并从机关清理收缴党费中安排40万元作为脱贫攻坚专项资金,先后拨给舒城、颍东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作为党建扶贫专项建设款。此外,机关事务管理局又向舒城县5个山区的贫困村捐赠40套电脑设备,山区村民和留守孩子的视野通过网络得以进一步开阔。

■带着责任来,带着感情干

“远方,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景色!”“一定要让自己相信,每一个明天都会比今天更美好!”……7月中旬,全国政协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巡视员许永林一行来颍东及舒城调研,随行的人民政协报社发行部兼运联部主任张红印,去看望了自己一直资助的四个留守儿童,并留下了鼓励的话。

2014年至2015年,张红印在颍东挂职任区委常委、副区长。“他就像一团火,全身心地扑在了颍东。”曾和张红印在一个办公室的颍东区原副区长李涛(现任颍东区政协副主席),至今对张红印印象深刻。

这种火一样的热情,一直在挂职干部中延续。

2017年8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的副处长叶松,由中组部和全国政协办公厅联合派驻到舒城县担任杭埠镇徐圩村第一书记。

娃娃脸,书生气,是叶松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个书生了解农村吗?能抓得住扶贫的关键点吗?”起初,村干部们并不看好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

“我能感受他们的怀疑,这更坚定自己要干出样儿来的决心。”叶松带着个小本子,天天和村民泡在一起,“哪儿人多就往哪儿扎,不懂的方言用拼音记下,回来再向村干部请教。”

村情村貌不了解,他从市志、县志开始翻起;对地方扶贫状况不熟悉,他从市县出台的规章制度、各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学起……带着印有自己姓名和电话的扶贫宣传单,叶松遍访全村的贫困户,“有困难可以随时找第一书记。”他告诉他们。

“我原来认为挂职干部就是镀镀金,看来我真有点想当然了。”徐圩村村支书感慨地说。

在颍东区委副书记王显明看来,全国政协机关这几任挂职干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真正将自己融入到本地发展中了,“他们是带着责任工作,更带着感情工作。”

王显明认为,这对本地干部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挂职干部都这样努力,我们本地任职的干部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干得更扎实?”

“朋友天一端,聚散皆相欢,珍重千金字,重逢一解颜。”从8月份开始,挂职即将期满的张海鸿和陈中鹏的朋友圈里,不舍之情弥漫开来。

挂职工作虽告一段落,但对挂职之地的挂牵正开始发酵……

编辑:刘小源

01 02

关键词:全国政协 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