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双向发力的天津实践>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风采

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2020年05月24日 17:5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

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全国政协常委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市工商联主席 黎昌晋

黎昌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研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据了解,新冠病毒疫情导致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生存压力”和“市场萎靡的发展困境”。一是资金流随时中断,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办公场所租金、银行贷款、用工成本等支出“源源不断”,企业捉襟见肘,严重“缺血”。二是产业链时有断裂,企业面临两难局面。受疫情影响,国内市场经济处在底部爬坡、逐步恢复时期,部分企业“复工不达产”或“达产不尽销”;国际市场形势依然严峻,订单大幅下降,给众多企业特别是对外依赖度较高的企业带来严峻考验。三是短期内很难实现“出口转内销”。由于市场规则秩序不完善、企业结款周期长等因素,外向型企业短时间很难重返国内市场。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出台惠企助企政策,但企业反映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着政策享受难、不够细、时效短等问题。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提升企业政策获得感。按照能简则简、能细则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期间的相关政策。一是普惠性政策再简化。对于能够直接减免的各类税费、电费、水费等费用,调整繁琐的申请程序,让企业能够快速、便捷、低成本的享受;二是行业性政策再细分。对受疫情影响较深的餐饮、住宿、文旅、影视、外贸行业,制定针对性的行业细分政策。以专项补贴、免息贷款等形式增加纾困资金,依据企业近三年纳税及员工就业人数给予扶持;三是应急性政策再延长。延续惠企政策时效,侧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保障吸纳大部分就业的民营市场主体稳定生存;四是部分政策再督办。彻查政策落实中打折扣问题,如房租减免政策中的“二房东”问题。

2. 进一步对冲疫情影响。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一是加速调整产业链条。针对疫情暴露出的产业链不稳、不全问题,加速补全产业链形成完整闭环,能用国产代替的就不用国外的,能就近补链的就不“舍近求远”,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重视中低端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高端产业链仍未有效聚集等“脱链”问题,重视引导推动产业链向西北部转移;二是打破市场壁垒。破除阻碍人员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以更大力度开放城市服务业,给被迫转型的企业打开新的市场大门,催生新的市场主体;三是鼓励抱团取暖。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要利用各种手段组织企业抱团取暖,统筹上下游资源,搭建共享平台,畅通区域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四是推动银行创新信贷产品,探索以“产业链”为单位,以上下游企业稳定的订单、合同为担保,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保障产业链条整体协同发展。

3. 进一步培育经济新动能。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一是破危寻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针对疫情后暴露出企业数字化能力不足的短板,补齐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漏洞和不足,整合利用并发挥数据资源的强大引擎作用,将发展数字经济、线上经济纳入各地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打破信息孤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大数据主动与社会资源对接,实现共建共享,带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二是扶幼助新,加大对初创企业扶持力度。适时调整各类评定标准,比如放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对销售业绩的限制,给初创企业更多发展机会;三是复信增信,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组建协调工作组,在最关键的时刻为企业解决问题,推动复产复工、复商复市,坚定企业发展信心。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审时度势,既看清疫情期间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又看到疫情过后巨大的市场机遇。


编辑:王亦凡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