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民营文化企业能否进入黄金发展期?

2014年02月15日 17:42 | 作者:彭翊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领域正得到数以百亿计的民营资本青睐。目前,我国民营文化企业规模仍以中小型为主,它们像一个个活跃的细胞,鼓舞着文化产业的士气,也如一个个敏感的风向标,测量着文化产业的生态。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再次显示了国家对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视,未来市场化的推进是关键,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受益。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将持续深入,民营文化企业亦迎来新的机遇。
  政策环境
  政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如今我国政府正在加快职能转变,努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有效治理方面的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文化产业方面,也在积极出台政策,为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一是全面降低民营企业的行业准入门槛。2012 年,文化部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提出要对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打破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弹簧门”和“玻璃门”。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也分别于2012年发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出版经营活动的实施细则》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广播影视产业的实施意见》,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促进出版行业和广播电视行业的科学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大力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各地政府为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盘活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3年10月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政策》,重点从深化综合改革、增强文化设施功能、做强文化企业、加强集聚区建设等几个方面研究制定,打破阻碍民间投资进入文化产业的壁垒,推进民营资本与文化产业的金融对接。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求解决民营文化企业投融资瓶颈。
  三是积极给予民营文化企业财政扶持。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设立专项资金,实行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统一待遇,对推动全国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优化产业发展整体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度中央财政下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8亿元,比2012年增加41.18%。这对整个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北京市2012年设100亿元投资专项资金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海淀区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2011至2012年两年间累计支持219个文创项目,支持资金1.9亿元,资金的带动和放大效应达到10倍。
  四是公有与非公有资本在创业孵化方面一视同仁。为帮助初创阶段或刚成立的新创企业,产业园区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使其能够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在30年间发展到逾万亿元规模,其中,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区(简称“海淀园”)的文化企业中85%以上为非公企业。作为以文化创意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致力于创新模式,吸引一批颇有特色的文化企业入驻,其中民营企业占到绝大多数,在“创业服务+创业导师+创业投资”综合孵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全程量化跟踪的陪伴式企业培养模式,孵育了很多有实力的文化企业。
  五是为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提供统一市场平台和渠道。《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国各地政府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地方文化消费水平。以北京文资办推出的“文惠卡”为例,消费者申领文惠卡后,在进行看电影、看演出、买书等文化消费时都会享受相应的价格折扣优惠。目前已有国家大剧院、北京木偶剧院、首都博物馆等500多家国有与民营企业和单位(注:此处数据统计日期截至2013年12月15日),成为签约加盟商户或达成加盟意向。对企业而言,虽然给予消费者一定折扣,是一种“让利”,但长远看则是“获利”,可以锁定更多文化消费者,无形中拓展了消费人群。
  发展障碍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民营文化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凭借其灵活的经营理念和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在文化市场上取得不俗的成绩。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人才吸引困难、资金缺乏等各式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民营文化企业人才吸引难度高,人才流失量大。文化产业要想得到大力发展,人才是核心的要素,因此,必须大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文化人才。但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方面由于教育和生产实践相脱离,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一毕业就直接为企业所用。文化企业的人才缺口一直存在,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此,就文化产业投融资而言,需要大量的既掌握文化产业规律又具备无形资产评估或文化产业投融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在实践过程中,一直缺乏此类人才。而高层次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人才缺口也特别大,这类人才是企业的领航者,对文化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而且,大部分民营文化企业规模较小,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特别是分配制度、激励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培养制度方面,民营文化企业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这种局面长期下去会导致企业内高端人才对企业失去信心,造成大量的高级人才的流失。
  二是民营文化企业资金缺乏,融资困难。目前国内大多数民营文化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具有轻资产性、收益不确定性及不易衡量性、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而且大多数面临着资金缺乏的问题,在融资方面存在着困难。一方面是文化企业在融资时存在版权资产评估难、抵押资产不易变现处置等问题;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在参与文化企业发展时存在风险难以防范等问题,从而使金融机构对接文化产业面临较大障碍。由于中小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绝对经营主体,它们的融资问题不解决,也就意味着一个良好的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环境和机制尚未建立。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文化 企业 产业 民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