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政府与基金会携手发力 民办社工服务有望“破局”

2014年07月01日 10:37 | 作者:顾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4-07-01zx901_P_1_420_600_1227_1123

  相继发布一系列发展社工服务的政策后,今年民政部又迈出重要一步:与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发起“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简称“大爱之行”项目),由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

  6月中旬,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政官员参加了在山东青岛举行的项目实施仪式并接受项目培训。项目在7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一项目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困难群体的层面,它还是首个在全国层面实施社工服务的项目,对于当前社会工作尤其是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破局’意义。”民政部社工司司长王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直面“四大瓶颈”

  王金华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民办社工机构共有2452家,既有国家级的,也有基层的。各个社工机构运行的情况不一样,有发展得好的,也有举步维艰的。总体来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得好一些,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弱。

  但即便在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得较好的地方,情况也不容乐观。以广东省为例,在广东省的21个地市中,仅有7个地市拥有专业社工机构。

  王金华认为,民办社工机构的发展存在四个主要“瓶颈”。“首先还是政府购买服务如何‘落地’的问题。”王金华说。

  据民政部统计,2013年,全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资金已达17.3亿多元,比2012年增长38%。即便如此,民办社工机构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民办社工机构很难通过市场获得资金,只能大量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谋求发展。而政府购买服务目前存在资金量小、不稳定、一些地区还没有等问题,不能满足社工机构发展的需要。”王金华认为,这是民办社工机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个“瓶颈”是缺乏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民办社工机构是社会组织的一个类型,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此外,中央财政虽然拿出2亿元购买社会服务,中标机构有的得到50万元或200万元,但不允许列支行政经费。”王金华有些无奈:“项目实施是有成本的,没有行政经费就很难开展,毕竟不能完全靠志愿者去做。”

  第三个“瓶颈”是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据民政部不完全统计,通过专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水平考试,目前全国已有36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他们在社会服务与管理领域,特别是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发挥着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重要作用。“但专业社工流动性太强,社工机构的人才难以留住。”王金华说:“民办社工机构中,社工专业毕业或受过社工专业教育的工作人员至少要占1/3的比例,但现实问题是,专业人才留不住,目前真正稳定、长期提供服务的民办社工机构不多。”

  第四个“瓶颈”是民办社工机构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经验不足,相互之间的交流少,地区发展也不平衡。

编辑:牟宗娜

01 02

关键词:大爱之行 社工服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