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纪实:深厚的人民情怀 坚强的中国力量

2014年08月11日 08:20 | 作者:霍小光 隋笑飞 黄小希 余晓洁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有一份天职叫冲锋在前,有一种使命叫义无反顾———

  灾情发生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闻令而动,紧急出征,昼夜兼程,挺进灾区。30多个小时内,来自成都军区、北京军区、空军、二炮和武警部队的近万名官兵全部到达3个重灾县13个重灾乡镇,全力展开生命搜救和转移伤员工作。

  一边是生的希望。山体滑坡,道路严重堵塞,距离震中龙头山镇还有十几公里,车没法开了,部队官兵奉命轻装徒步前进。“救人是第一位的,早一点到达灾区,就有更多的生命希望。”一位军官告诉记者。

  一边是死的考验。4日午后,年轻的边防武警战士谢樵,为搜寻失踪受灾群众,在泅渡堰塞湖时被巨浪卷进漩涡……连日来,“寻找谢樵”的呼唤,在互联网上被万千网民转发、跟帖。这是人民对子弟兵的崇高敬礼。8日上午9时45分,噩耗传来,战友在堰塞湖面上找到了谢樵的遗体。为了人民利益,他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

  有一种感动叫舍生忘死,有一种力量叫众志成城——

  让“绿军装”和“白大褂”同步进入灾区!

  抗震救灾工作启动伊始,党中央提出了明确要求。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把死亡率降到最低,把伤残率降到最低,这是对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一次新的诠释。”中国人民解放军304医院院长黄少平说。

  报告:鲁甸县城至距震中5公里沙坝村道路已抢通;报告:经过30小时抢修,灾区75%用户复电;报告:无线通讯正在恢复;报告:已有249名防疫人员到达指定位置,防疫工作全面铺开……

  抗震救灾是一场“多兵种”的集成作战。

  军绿色迷彩服、红色橘色的救援队服、医护人员的白大褂、电力职工的蓝制服……废墟上、山脚下、险境中,无数无名英雄奋战的身影,交织出一道道生命的彩虹。

  山还在摇,地还在动。

97、 150、175、410、589、617……随着时间推移,统计出的遇难人数不断攀升。

26、 32、112、200、600……各方救援力量传来生命的讯息,每一个从死神手里夺回的生命,都更加坚定了人们战胜灾难的信心与勇气。

  大灾面前,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式救援的速度。生与死中,诠释着对人民的爱与忠诚。

  海外媒体评价说,中国最高领导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宣示,充满着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高效的应急体系、科学的救灾举措,在与灾难抗争中不断进步

  9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覆盖整个灾区422个抽样点,总行程2万多公里,历时80多个小时……

  7日,中国地震局正式发布《鲁甸6.5级地震烈度分布图》,全面完成了本次地震的烈度调查与评定工作。

  “此次地震烈度分布图的发布,比汶川地震早了数十天,比去年芦山地震也提前2天。”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应急处副处长李洋说,鲁甸的救援安置工作因此更加科学有效。

  从汶川、玉树到芦山、鲁甸……几年间,每一次大灾,都如一场大考,都是一次淬炼。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鲁甸抗震救灾以高效的应急体系、科学的救灾举措,彰显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进步伐。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云南鲁甸地震 众志成城 伟大的中国力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