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风雨同舟携手同行

2014年09月18日 09:56 | 作者:韩启德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二

  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政协章程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组织成员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为国家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并逐步走上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

  建国初期,有些社员认为九三学社已经完成了民主革命中的历史使命,提议解散。第一届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得知后,立即表示了不同意解散的想法,并委托李维汉到九三学社,表示:“中国的政党很多,本来不只是现在参加政协的,还有一些反革命的政党,已由历史注定而由政协宣布了他们的死亡。参加政协的,则是革命的政党,政协就是要他们继续发展”。许德珩听后十分感动,表示一定要继续做好九三学社的工作。

  1950年3月,包括九三学社在内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起建立了一个时事政治座谈会,即“双周座谈会”。1950年4月至1966年7月,全国政协一共举办114次“双周座谈会”,为统一战线内部沟通思想、交流意见,促进各党派团结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德珩、梁希等九三学社老一辈领导人经常代表九三学社参加这个座谈会,并就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内外时事发表意见和建议。

  全国政协每次召开会议后,九三学社都会传达学习政协会议有关精神,并就贯彻落实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如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各阶层人士支持土地改革,过好土改关。会后,九三学社很快发布了拥护、支持土改运动的指示和决议,号召和动员社员积极支持和参加土改运动。

  九三学社聚集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杰出的科学家,他们都积极地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1960年初,根据周恩来的要求,全国政协开展了多场学术性的报告和讨论。其中,九三学社社员茅以升主讲了“科学与技术———概念、分类、任务、水平、规划”,金善宝主讲了实现农业技术改革,提高农业生产问题,很好地发挥了人才库、智囊团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九三学社各项工作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局面。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发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制度保障进一步明晰。九三学社充分利用人民政协这个舞台,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九三学社十分重视利用全国政协渠道开展视察和检查工作。1988年9月,时已86岁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周培源接受全国政协的委托,率领182位政协委员奔赴湖北和四川视察拟建的三峡工程。视察团回京后,周培源专门给中共中央写了报告,据实提出了建议。

  进入新世纪,九三学社中央通过人民政协渠道,分别就生态保护、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设等提出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产生了较大社会效应。如提出《关于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的建议》,国务院制定并启动了有关规划,项目总投资75亿元人民币;提出《将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的建议》,不少意见被中共中央采纳,相关提案被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列为大会一号提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截至2013年12月底,九三学社担任各级政协委员的共有10359人,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103人,省级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1080人,市地级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5023人,县市区级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4153人。他们代表全社13万多名社员在各级政协会议上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据统计,2008年至2013年,九三学社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共提交大会发言70篇、社中央提案193件、政协九三学社界别提案136件,政协常委会发言20篇,引起很大社会反响;向全国政协报送2600多篇社情民意信息,近430篇被全国政协采用,多篇信息得到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对有关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编辑:顾彩玉

01 02 03

关键词:人民政协65华诞 政协六十五周年 人民政协 政协 新民报 九三学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