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全国政协委员眼中的中国经济形势:7%辩证看

2015年07月22日 07:43 | 作者:杨朝英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GDP增速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2个月回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连续2个月回升、出口增长6月份由负转正……

  7月15日至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系列数据,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国际分析人士的极大关注。

  其中,当然也包括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

  7月20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2015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在京举行。十几位全国政协委员现场发言,分析入理,言辞恳切。

  会场外,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热度不减。

  委员们不仅关注一个个抽象的数字,更关注它反映的经济运行轨迹、趋势。部分接受本报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各项经济数据勾勒出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这为我们加速经济结构调整、释放改革红利,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趋势: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有时,数字能说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GDP季度增速大致分两个阶段。以2012年第四季度为界线:第一阶段GDP季度增速从11.9%回落至7.9%,降幅为4%,第二阶段GDP增速从7.9%回落至7%,降幅为0.9%。

  全国政协委员刘树成分析说,这说明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正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需要关注新变化,才能真正运筹帷幄。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条件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一方面,人口红利消失等长期因素和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中短期因素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渐积累,不断形成、增强经济探底企稳的支撑力。

  贾康据此判断,度过第三季度这个关键的宏观调控窗口期,到今年第四季度或者明年上半年,实现我国经济总体企稳回升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的看法,更具全球视野。他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观察中国经济发展当然不能离开世界经济环境,世界经济增长净值中的1/4左右来自于中国的贡献,说明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正在加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外需乏力的因素,政策选项不是很多,但对于内部因素,政策则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林毅夫强调,从净出口、消费、投资三个层次来看,投资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正在成长中的庞大中产阶级、正在加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以及中国拥有的庞大外汇储备,这些积极因素都为提高有效投资效率、为今后几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7%的增幅,创造了条件。

  数字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但并不能反映全部,应把目光瞄向数字背后的东西。全国政协委员车黎明建议,要逐步淡化对一些发展速度和数字的追求、追逐,多关注一些更有价值的目标,比如民生、就业、稳定等。有些大项目投资,如果有利于提高有效就业率,政府投资就可以作为优先选项考虑。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是同样道理。尽量考虑做熟不做生,在提高综合效率上下功夫,尤其不要脱离实业一窝蜂去搞虚拟经济,虽然账面上财务数字很好看,但最后可能会得不偿失。

  动力:新业态、老方法都不能少

  宏观经济三驾马车中,被学者们寄予厚望的消费,今年上半年终于跑出了风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其中,新业态给消费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速度将近40%。

  经济循环中的消费,对应的是居民收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

  全国政协委员董配永分析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带来了许多新的商业机会,一些原来认为非常传统的行业,比如农业,因为需求水平提升,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升级。

  需求引导的产业升级,需要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与之相适应。但董配永也以农业为例提醒说,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现在投资农业的很多,许多“高、大、上”的技术也开始被引入传统农业,这必然会推动产业效率不断提升。但另一方面,农业的本质不能丢,一切技术手段都要围绕促进消费者健康展开,否则就是画蛇添足,有些甚至有害无益。

  新生的力量,往往也意味着稚嫩。全国政协委员车黎明认为,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力,但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还不足以完全支撑中国经济转型。此外,从宏观经济大循环来讲,投资、需求、出口三驾马车缺一不可,不能过度强调某一方面。

  车黎明委员提出,一些老办法,比如大项目投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解决经济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同的是,我们要抛弃原来某些地方单纯考虑经济效益的做法,要综合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潜力: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政策就是杠杆的支点。

  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历程,释放了我国发展的潜力,实现了中国经济30多年的持续高增长;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发展红利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全国政协委员王广谦提出,应正确对待简政放权中大与小的问题。既要大处着眼,也要小处着手。一些小项目,比如小到一个社区、一个学校的项目建设权限,也要加快推进改革。集腋成裘!这部分项目不仅数量庞大,也更接地气,更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相关,社会效果也更明显。

  全国政协委员王永庆指出,有些存在对比的数字,要辩证地看。他认为,仅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国企在利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一些指标上,稍微逊色于民营资本。其实,这既说明了国有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些困难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比如产能过剩、背着一些包袱与外资民资竞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能真正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的精神,踏踏实实地落实推进,找到正确的改革路径,既给压力,也打造新的动力,国有企业上百万亿级的这部分活力就能得到充分释放,从而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实现新的增长。

  在刘树成委员看来,中国经济如今正面临一个大的政策机遇。无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还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或者参加其他会议,他都不断地强调一个主题:“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落实程度,将决定和影响我国未来数十年的发展速度、质量。

  刘树成分析,在三大国家战略的拉动下,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有望触底。2016年到2020年,以三大国家战略为引擎所释放出的新动力,加之“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与实施,将会积蓄起经济增长向上的推动力量,使经济增速止跌企稳,并适度回升。

 

编辑:罗韦

关键词:经济 政协 政协委员 GDP增速7%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