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北京建成166个乡情村史陈列室

2016年06月17日 09:18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通州区张家湾镇乡情村史陈列室

运河文化“牵手”红学文化

京东古镇张家湾建于元代,因水而得名,曾是大运河北起点上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描写的十里街、花枝巷等原型也出自张家湾。

运河沉舟、老城门、通运桥……在通州区张家湾乡情村史陈列室内,千年古镇似乎近在咫尺。2015年,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陈列室落成,讲述着张家湾的运河、红学文化。

“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

自明清开始,张家湾被称为“大运河第一码头”。从此,张家湾镇与漕运文化相连。

专家考证,建造北京城所用的大批石料、木材以及南方出产的商品货物大都是由运河水路经张家湾皇木厂运往北京的,民间流传的“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斑驳的古船仿佛令时间凝固。走进陈列室大厅后,按原比例缩小打造的老城门和通运桥静立。已在张家湾生活60余年的本地村民曹志义仍能回忆起曾与老者聊起漕运的繁忙。

“来来往往,特别热闹。”曹志义说,百年前的漕运码头,客船、商船白天来往穿梭,入夜停泊。两岸小贩沿街叫卖掉炉烧饼、老豆腐、牛羊肉等。曹志义形容,那个时候的码头就像“不夜城”。

20多年前发现曹雪芹墓葬刻石

曹志义10余岁时读起《红楼梦》,“书里书外都是张家湾的景象,都在村里”。于是,曹志义常去书里的十里街、典地、当铺、染坊等地。

他说,每个桩、每个瓦、哪个地方长树,自己都了解。尤其是1992年在张家湾发现的曹雪芹墓葬刻石,张家湾的红学文化继续扎根。

现在这块刻石正静置于乡情村史陈列室主厅正前方的玻璃展柜中。刻石上刻着“曹公讳霑墓”字样,表面还有深深浅浅的划痕。著名金石研究专家曾来通州鉴定此墓石的真伪。专家说,正是因为划痕,才更清楚地看出字是旧的,石料则为普通的台基石。

曹雪芹墓葬刻石将张家湾与红学文化进一步拉近。未来,张家湾将恢复《红楼梦》中花枝巷、十里街、葫芦庙以及曹家典地、当铺、染坊、古井等红学文化古遗存。此外,贯通镇域内的北运河、古运河、凉水河等河流水系,也将按照《红楼梦》中描述,建设自然景观及码头等人文景观。

出版乡土教材传承家乡文化

张家湾中心小学的学生也曾来参观乡情村史陈列室。张家湾中心小学副校长高启刚说,希望学生能在此感受到张家湾的传统文化。

2006年,张家湾镇出版了与家乡文化相关的乡土教材。高启刚介绍,书中有多处关于家乡文化的内容,如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墓碑出土典故、红楼梦与张家湾镇相关的情节等。

高启刚也慢慢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更讲文明礼貌了,除了《红楼梦》,也开始读其他的名著”。

他笑着向记者讲述一件趣事,一位司机曾用学校里的水冲洗车辆,有学生看到后,主动劝告该司机,“要爱护水,爱护张家湾。水是资源,您还是用桶接点擦车吧”。

这件事给高启刚印象颇深,也更加坚定了学校传承乡土文化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5 6 7 8

关键词:乡情村史陈列室 北京 新型城镇化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