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五十六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五十六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6年09月26日 15:1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秘书长高友东:保护草原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由于我国以农耕文明为本的思想根深蒂固,对“草原畜牧业”认识不足,科研、教学、政策、法规等领域的经验积累也大多在“农业畜牧区”,忽略了两者的巨大差异,对“草原畜牧业”习惯照搬农业畜牧区的做法,造成诸多问题。

首先,靠什么养活国人的问题。我们的思想观念中,片面理解“粮食安全”,没有认识到保护和建设草原就是减轻粮食压力。“民以食为天”,“食”不仅包括粮,而且包括牛、蛋、奶等畜产品。我们的政策制定,要树立“发展草业等同于增加粮食”的观念,草原生产、建设与管理不能按照传统的“三农”做法。

其次,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场是草食畜牧业生产的中心问题。天然草场是未经过人工驯化栽培,完全处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牧草植物,有着优良品质,其价值就在于牧草资源多样性和多种牧草组合。对于天然草场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要科学地维持草原生态系统本身的平衡,在保护的条件下,可持续合理利用,切忌掠夺性开发。

其三,天然草场牧草资源丰富、多样,草原生态是一个完整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一旦破坏,恢复需要很长时间。一些地方割裂草原系统建设,不切实际强调单纯的围封、禁牧,以及定居、舍饲、发展人工草地等,违背了牧业自身发展规律,脱离了广大牧区实际。加之,一些包工头雇佣贫困农牧民,违法乱采野生中成药,不仅破坏了草原生态,而且破坏了牲畜食草的多样性和自平衡。

对此呼吁:草原建设、保护与开发,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屏障,关系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草原“三牧”问题切忌生搬“三农”的做法。保护草原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推广“以小保大”的草地保护与利用模式

实践表明,我国草原牧区主要以天然草地为饲草来源的传统粗放型畜牧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综合国内外的经验,发展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对于我国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几个方面的原因:人工草地产量高、质量好;我国草原牧区降水量和产草量年际波动大,发展高产高效人工草地,可以保证饲草的稳定供给;发展人工草地为天然草地生产和生态功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以小保大”的草地保护与利用模式。其基本原理是:在草原牧区,利用不足10%水热条件适宜的土地,建立集约化的高产高效人工草地,提供单位面积产草量达天然草地10倍以上的优质牧草;对其他90%以上的大面积天然草地进行保护和修复,实现生产与生态功能的双提升。

近年来,我们在呼伦贝尔农垦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证明“以小保大”的理念是完全可行的。基于前期的实践和我国草牧业发展中的问题,建议:

一、 国家加大牧草育种选种、分子育种技术应用以及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

二、 建立与牧草特点相适应的人工草地生产技术体系。

三、 建立规范的草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体系;研发高效加工菌剂,提高牧草的营养价值和饲喂效益;研究实施“储备草”工程,减少牧草生产的大小年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四、 国家加大对天然草地保护和改良技术体系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让社会组织成为保护草原的重要主体

最近我们察哈尔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到内蒙古和张家口坝上地区,做了一些公共政策调研。通过调研,建议建立一套立体的、系统的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将农牧民区社会组织作为保护草原生态工程的重要主体。

相较于其他机构,社会组织在草原保护方面价值追求更加单纯,知识与技术能力更加专业,还可充分发挥政府和个体的连接效应,聚集社区资源,以多元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提升草原保护能力,寻求草原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最终,社会组织也协助政府强化了社会稳定的工作。对此,建议:

一、 政府简化放宽注册手续,解决挂靠问题,鼓励成立草原保护协会。给予社会组织充分的信任,以开放的胸怀积极吸引和培育有能力的组织。

二、 政府给予社会组织适当的经济补贴和政策优惠,购买社会组织在草原生态恢复方面的公共服务。

三、 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牧民培训工作,扩大牧民就业,促进牧民在不过度开垦草原的情况下实现增收。此外,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农民对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视,主动保护草原。

四、 鼓励社会组织配合政府,通过现代通讯工具和大数据挖掘,有针对性地在草原上开展生态保护,从而形成一套政策带动、社会组织主导、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新型立体生态保护系统。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全国政协 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双周 协商 发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