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十三五”开局之年 普通人讲述自己的供给侧改革

2016年12月15日 09:42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在这里,设计师可以与威克多合作,纳入各品牌服装进行量产,也可以自己打造设计师品牌,组建队伍,寻找企业下单生产销售。

目前,一期签约入驻企业50多家,主要是科技公司、文化创意类公司、电商和“互联网+”公司。

下山

不在这里受穷了

尽头

车行颠簸,多处塌方,两小时后,路到头了。山岚缭绕,新潮村的民房三五抱团,孤零零地占据了几片山头。深冬,雨雪封山,出行很难。

虽名新潮,却看不出一丝新潮光景。全村448户,贫困户就有336户,350多户还是土坯房。

“过了年,我们就搬去城里,不用待这里受罪了。”70岁的蔡光兴指着自家一排4间土坯房说,1978年的房子已经到了“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地步。

除了一台老电视和一只电饭煲,家里最值钱的就是堂前挂着的腊肉了。房前6亩多地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今夏旱灾让一家人的期盼落空了。“只收了两担小麦、一担苞谷,还有些喂猪的红薯蛋。”蔡光兴说,山大鸟多,庄稼“让雀雀吃空了”。

这里,是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叶大乡。

分道

老蔡的儿子蔡建军,今年24岁,职高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打算挣够钱回村娶媳妇。

但今年,他换了想法,在郧阳城区里选了套安置房,83平方米。政府补贴14万元,买房够了,自己只用找装修钱。

原来,像蔡建军这样有劳动力、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自愿进城安置。政府统筹低价房源,每人有3.5万元的购房补贴。

新潮村有勇气、有条件进城打拼的贫困户只有9户,更多人走不了那么远,继续留在农村,到镇上集中安置。

波折

从村公路下车,爬一段陡峭小路,高坡顶上才是周延学的家。

“改革开放刚开始,我就买卖粮食,当个体户。1986年建了村里第一批砖瓦房,是少有的富裕户。”周延学勤干苦做,一毛一分攒下了家业。

没想到,这些年家人连遭大病,家底耗干,成了特困户。老伴脑梗瘫痪,儿子查出肾病综合征,儿媳要照顾孙女,周延学61岁了,患了白内障,却还是唯一的当家劳力。

“我就盼着住到集镇去。这里太高,离大路相当远,我妻子瘫痪后两年多没出过门了。”年底,一家人要搬去乡政府旁的新集镇,那里有一个集中安置点。

只可惜安徽的儿媳户口迁来时,已过了建档立卡时间,儿媳和孙女分不到安置房。“一家5口挤在75平方米的两居室里,怎么住?”他向村委会要求,能否保留条件尚好的老屋。

但是按政策,贫困户到集中安置点后,会拆掉原有住房。

安家

叶大乡,十堰市区到黄龙滩水库必经之路,离景区仅3公里。

“我们打算把新集镇打造成生态旅游服务站,为大家找到致富门路。”叶大乡党委书记卢贵昌说。

易地搬迁平均每户有20万元左右的配套资金,其中6万拿来发展产业。

“我别的没有啥发展途径,得照顾妻子。”周延学说,“还有两亩地,栽上果树,多少可以变点钱。”老两口和儿子有低保,加上残疾人补助和养老金,每月能领625元。

有余力的集中安置贫困户,办农家乐,去集贸市场开商铺,搞土特产电商,出路是有的。

乡政府会组织免费技能培训,帮着成立黑猪、黄牛等养殖合作社,山竹、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合作社也在计划中。

进城的蔡建军不担心,农村的山林、田地保留了,政府还联系工厂帮他找工作。

版面策划:王军、殷新宇、刘畅、蒋雪婕、黄超、白元琪

稿件采写:本报记者孟海鹰、蒋云龙、王伟健、贺勇、程远州

版式、绘图:蔡华伟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新媒体制作: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

编辑:秦云

01 02 03

关键词:普通人 供给侧改革 十三五”开局之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