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举办第二期“点靓学院路”主题沙龙

2019年08月01日 20:53 | 作者:牛忠磊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 牛忠磊)7月30日,“点靓学院路”主题沙龙:“挖掘学院文化,提升城市品质”暨学院路街道重点课题结题会议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地质图书馆召开。本次沙龙由海淀区委统战部、九三学社海淀区委会、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共同举办。

1

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周志军,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王鲁豫出席并讲话。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区文化和旅游局、九三学社海淀区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院路智库专家代表,街道领导等约50余人参加本次沙龙,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恺彦主持。

▲右二:王鲁豫 右三:周志军 右四:冯志明

▲右二:王鲁豫 右三:周志军 右四:冯志明

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和海淀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海淀区委会副主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国家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授颜丹平作为主办方分别致欢迎辞。冯志明在致辞中表示学院路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两新两高”战略和区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积极深化党建引领“四区联动”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模式,此次沙龙是“点靓学院路”的有利探索,有助于整合地区资源优势,弥补地区功能短板。

▲右三:颜丹平

▲右三:颜丹平

颜丹平提出挖掘和弘扬学院路“学院文化”,建设科技文化融合的H型国际人才社区是一个敏锐的课题,有助于打破学院路各个院校彼此之间的隔离。

在主题发言环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城市规划系主任、街区规划高校合伙人李翅介绍了街区规划的路径,他认为共享学院路是点靓学院路的一个持续过程,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来规划,更需要让社会各界人士都参与进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导、九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支社支委、海淀区政协委员于翔针对学院路的文化发展短板,提出把学院路文化建设纳入海淀区背街小巷治理任务的重点区,启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系统工程;统筹规划H型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科技文化融合的学院路等规划建议。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城市品牌研究室执行主任眭谦,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彭庆红和学院副教授王杨的团队历时半年对地区单位、社区进行深度访谈,用丰富的案例、详实的数据,深刻剖析了学院路地区党建创新模式及区域品牌形象建设模型,“挖掘学院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围绕“四区”深入融合互动,对党建引领地区发展及建设独特的区域文化品牌提出了具体操作路径,也描绘了学院路的美好蓝图。

北京市社会建设研究会理事、市委党校副教授谈小燕对二里庄社区营造项目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学院路街区治理之策。

2

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在主题论坛第三环节,与会代表围绕“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学院路文化品质提升”展开讨论,提出了树立人物典型、挖掘学院路地区的科学创作和文艺作品的展示、加强高校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区域关系网络平台等举措,打造学院路地区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王鲁豫高度肯定了此次活动,并邀请在场的专家学者继续加强对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指导,为地区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智慧;要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呼吁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参与地区文化发展建设,汇聚多方力量形成支撑地区发展的精神文化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的学院路特色环境。

周志军对学院路街道 “四区”深度融合所做出的体检、发现、规划、治理等一系列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发挥地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平台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和协同联动,坚定有序、真抓实干做好地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工作。

深化与属地高校、企业的对接合作,共同策划开展系列品牌活动,打造海淀文化品牌,提升国际文化品质,以“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为总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区域形态。充分发动群众,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为工作原则,加强信息对内开放,调动地区居民参与地区建设的积极性,共同点靓学院路,建设美好家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学院路 地区 海淀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