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从献血到用血 完善的血液管理还需迈过几道坎?

2015年06月12日 10:12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题:从献血到用血 完善的血液管理还需迈过几道坎?

  新华社记者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正如今年的主题“感谢你挽救我的生命”,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这一光荣的队伍当中,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与此同时,血荒,献血与用血时存在安全风险,临床用血合理性不足等血液管理中的问题不可忽视。

  季节性、区域性血荒依然严峻

  在11日召开的全国血液管理大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介绍说,献血法实施17年来,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全面建立,血液供应能力、血液安全水平和临床用血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献血总量由1998年不足1000吨提高到2014年近4400吨,增长了3.4倍;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由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2014年的1299万,增长近40倍;献血率提升至2014年的9.5/千人口。

  “但还应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季节性、区域性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马晓伟说。

  为何会出现季节性、区域性“血荒”?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知名大医院较多,外地疑难重症患者、需要大型手术患者愿意选择到北京治疗,而献血者多是北京来源。记者还从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了解到,长期以来,北京80%以上的无偿献血来自街头流动采血点,而流动献血极易受季节、气候、公共事件、采血点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北京市献血人群也相对单一,大学生、农民工等作为无偿献血的主力军,赶上寒暑假、春节等集中返乡时期,都会造成献血量减少。

  此外,担心损害健康、发生安全风险也成为无偿献血者积极性不高的一大原因。

  为鼓励无偿献血,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血站应以献血者为中心,完善献血服务设施,增强服务意识,为献血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好无偿献血表彰活动,探索建立个人、单位、社会有效衔接的无偿献血激励机制,提升适龄公民献血的积极性。

  献血安全谁来保障?

  今年初,福州5岁女孩毛毛因输“窗口期”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而导致患上艾滋病的消息让血液安全的话题更被社会关注。

  献血或输血是否会传染疾病?如何防止毛毛的悲剧再次发生?

  “从献血者来看,不用有这种担心。”江西省赣州市中心血站献血宣传科主任赖群英介绍,针对献血者的所用耗材都是一次性的,耗材使用后送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统一销毁,确保献血者安全。

  而要保证用血者的安全,则要把好几道关。赖群英说,首先要保证血源安全。血站通常对献血者在献血前会进行相应的前期检测,献血完成后,血站还要提取两份献血者的血液样本,带回血站由不同的工作人员、不同厂家的试剂检测至少两次。

  “此外,还要减少‘窗口期’风险,这也正是导致福建女孩毛毛感染艾滋病毒的原因。”赖群英说。

  专家介绍,诊断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是检测艾滋病抗体。但是,在艾滋病毒感染后到能够从血液中检测到抗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医生称为艾滋病的“窗口期”。不仅艾滋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许多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感染都存在一段“窗口期”。在“窗口期”内,尽管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但却有传染性。输了“窗口期”感染者的血液,与“窗口期”感染者共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或发生危险性行为,都有可能被感染。

  为降低因“窗口期”带来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国家卫计委和财政部2015年3月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血站核酸检测覆盖全国。这意味着,按照过去传统的方法可能20天内检测不到的艾滋病病毒,在采用核酸检测办法后,可能10天之后就能够检测到,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马晓伟介绍,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海南等省市已经实现了核酸检测全覆盖。

  “血站采用核酸检测,能有效降低输血安全,防止异体输血带来的疾病传播和不良反应。但关键还是要强调献血安全,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饶美英则指出,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国内外至今仍然无法把“窗口期”降低为零,“窗口期”问题是困扰全世界的难题。

  科学合理用血是关键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论是谈到如何解决缺血问题,还是如何提升用血安全,专家们都认为,科学合理用血是关键。

  “要扩大血液供应,也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血。不能走‘大出血、多供血’的路子。”马晓伟在全国血液管理大会上再三强调。

  何谓科学合理用血?我国献血法规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推行微创技术、通过开展自体血回输等方式都可以缓解“血荒”,加强用血安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介绍,协和医院坚持科学合理用血,常规采用病人自体血回输、血液稀释等方式,医院在保持手术量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使用血量持平并缓慢下降,形成良性循环。

  饶美英说,和异体输血的风险相比,自体输血是当前最安全可取的输血办法。目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自体输血量占整个医院输血量的30%以上。

  “一般宫外孕、脾脏破裂、心脏手术等术中大量出血的病人,医院大多鼓励他们开展自体血液回收重新利用。”饶美英介绍,这一技术在麻醉科使用最为成熟,经检测患者血液的红细胞基本正常,即可通过全自动回收机,将患者自身出血回收再利用。然而,如果患者的出血被羊水、癌细胞等污染的,则不能回收利用。

  国家卫计委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临床合理用血,建立临床用血监督、管理和评价制度。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积极推广减少术中出血的成熟技术,提高医疗质量,节约血液资源。(采写记者:胡浩、王思北、吴晶、高皓亮、鲍晓菁、李亚红)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世界献血者日 完善血液管理 血荒 献血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