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周健民:建议启动第3次全国土壤普查

2016年03月17日 15:45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分享到: 

上次土壤普查已过30多年

《21世纪》:此前我国做过几次土壤普查?都有哪些结论?

周健民:我国曾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第一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规模及采集的数据都非常有限,资料也不完整。第二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规模宏大,涵盖了全国所有耕地土壤,资料齐全,其数据获得广泛应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对土壤质量还没有完整的认识,普查只关注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肥力指标,没有包括土壤的环境和健康指标。

现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已过去了30多年,农业生产方式由生产队为基础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物布局由过去的计划种植变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种植,肥料从以有机肥为主转变成以化肥为主,除草剂和农药用量也成倍增加。

粮食生产总量从1978年的3048亿公斤增至2014年的6071亿公斤,化肥投入从1978年的800万吨增至2014年的近6000万吨,农药用量现在也达到30万吨。

这段时间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到土壤。30多年的剧烈变化,对土壤质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原有的土壤普查数据已不能代表今天的土壤质量现状,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以便为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21世纪》:近期环保部和国土部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调查,你对此如何评价?

周健民:在第二次土壤普查后,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和环保部都曾开展过较大规模的土壤资源调查,相继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全国性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等重大专项,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但这些调查,都从不同的目的出发,以各部门分头设计为主,缺乏全链条的顶层设计。一是没有统一的土壤调查和监测方法体系,也没有形成第二次土壤普查那样的调查规模和详尽的数据资料;二是因为各自为战,同一土壤样品中没有形成完整的土壤质量数据;三是现在的数据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其他数据缺少比对。

因此,我国土壤质量状况的家底仍然不清,对土壤质量演变过程、风险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缺乏系统认知,土壤安全保障与提升集成技术匮乏。围绕国家土壤安全战略需求,我们亟需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组织实施系统的土壤质量调查计划,建立详尽的土壤数字档案,提升我国土壤科技水平,推动土壤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编辑:薛鑫

01 02 03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周健民 全国土壤普查 土壤数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