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民建曾之明:发挥保险杠杆合力助力精准扶贫脱贫

2016年10月26日 11:02 |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分享到: 

(四)加大保险资金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一是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等注册制改革,积极支持保险资金参与西部大开发。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投资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累计对西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类基础设施和不动产项目投资2373.59亿元。二是促进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发展。2014年,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保险机构设立中小微企业投资基金等,直接对接创业企业、小微企业发展,提升贫困地区发展活力。三是加大保险资金对保障性安居住房项目建设支持力度,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特别是特困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二、 当前保险业服务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地区群众对保险扶贫认识欠缺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的保险普及程度较低,所以农民对保险的认同度较低,在一些边远农村,不少农民对保险还存在忌讳和抵触的心理。此外,一些贫困地区的政府部门对保险在社会管理等方面功能的认识也比较欠缺,对如何利用保险工具管理生产生活风险、解决小微企业和贫困人口融资难等问题的认识有待提高。笔者在湖南省怀化地区麻阳县、云南楚雄州等地调研时发现,尽管在当地政府推动下,不少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有较大提高,但依然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受访农户明确表示若发生自然灾害、或虫病、瘟疫等,收成仍然难以保障,并没有任何农户提及农业保险,即使了解到当前各级政府对于保费补贴的支持政策,不少农户仍然表示兴趣不大。甚至某些农户忌讳和抵触心理严重,往往谈“险”色变,认为“险”即危险,买保险反而是不祥之兆。一些部门对保险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认识也都比较欠缺,对如何利用保险工具管理生产生活风险、解决小微企业和贫困人口融资难等问题的认识与发达地区差距甚大。

(二)保险扶贫创新没有配套政策支持

一般来说,欠发达地区都具有带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对当地农业经济、农民脱贫致富至关重要。虽然保险机构针对各地区的特色农业开发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但国家配套扶持政策的力度还不够,使这类特色农险的良性发展机制形成受到阻碍。此外,由于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权限都在总公司,所以针对贫困地区的保险产品往往是全国“一刀切”,难以满足特色区域、特色产业的个性化需求。以农业保险为例,中央政府目前仍然仅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作物实施补贴,而对于地方特色作物并未纳入补贴范畴。

(三)激励机制欠缺影响保险扶贫积极性

由于商业企业先天的逐利性和短期偏好,加之激励保险机构参与扶贫的机制和政策缺乏,保险机构普遍对于投入大、见效慢、利润薄的三农保险以及“保险扶贫”工作积极性较低,虽有当地政府和保监局的积极推动,但保险机构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往往浅尝辄止地搞个试点或是干脆捐点钱应付了事。一些机构提供的保险产品也带有明显的应付痕迹,产品保障额度过低,保险责任过窄,与实际风险损失差距过大,经济补偿的作用不明显,因此不受农民欢迎。以种养两险为例,同时,由于农业大县往往财政实力羸弱,难以承担中央政府要求的保费补贴配套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加之在一些财政不足的县区,县区级财政补贴的缺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编辑:韩静

关键词:保险业 精准扶贫 农业保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