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河北省政协系统为新征程凝聚新力量纪实

2017年11月20日 08:05 | 作者:秦志勇 高新国 任会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开启新征程

新时代催生新征程。

省政协副主席艾文礼说,习总书记从黄土高原出发,从正定出发,在艰难曲折困境中磨砺,在复杂国际斗争中历练,在极其丰富的改革实践中探索,成为众望所归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正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我们手拉手,肩并肩,跟着他走。

有一个河南村不在河南,而在河北。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冀北小山村,坐落在承德隆化县郭家屯镇。从石家庄往北,经保定、北京、承德,行车距离800多公里,开车需走十来个小时。

村里的第一书记沈泉坤来自河北省政协,现任机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从今年3月27日起,他和省政协另外两名同志李维春、张建平,一直扎在这个山村里。在郭家屯镇,还有省政协派来的另外两个工作组,也是三人一组。

郭家屯镇是京津冀区域面积最大的一个镇,有713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新加坡的面积。河南村有209户,625人,其中贫困户有141户,447人。

驻村工作期间,困难和挑战真不少。

一是洗澡难。去年3月24日,工作组到张家口蔚县阳眷镇西堡村驻村扶贫时,有6男3女,50岁以上有5人,55岁以上有4人,年龄最大李维春已58岁。村里缺乏生活用水,买一担水2元,一桶水1元,还经常买不到。有人最长35天没洗澡。为此,在大家建议下,今年工作组没再安排女同志。

二是如厕难。张家口的冬天,一般在零下20℃左右,极端温度达零下30℃。宿舍里没厕所。每回出门方便,大伙儿都要进行激烈思想斗争,戴帽子,穿厚衣,回屋半小时才回暖。

三是生炉子难。在冬天,宿舍没暖气,一晚上要生炉子三次供暖,这也难坏了多少年在城市生活的他们。

困难再多,没人叫苦。10月27日,记者在石家庄见到了沈泉坤,以及驻在郭家屯镇干沟门村工作组的乌立志。乌立志今年47岁,蒙古族,任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出于对扶贫工作的执着,加上路远、交通不便,他们平时很少回家。这次轮休,他俩是搭伴自驾回来的。

在记者面前,沈泉坤难掩激动之情,诉说他们的牵挂,他们的执着,他们的责任。他们想做的事很多。乌立志专门准备了驻干沟门村工作组厚厚的汇报材料,他们正在谋划纳兰文化产业园建设,推进养殖小区发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推动诸多扶贫政策落地……

工作组牵挂着贫困村,省政协牵挂着工作组。每当“前方”工作上有困难、有诉求,“后方”的省政协有求必应。如报送《关于帮助协调解决三个自然村饮水困难的问题报告》材料后,付志方主席马上批示,省水利厅也非常重视,很快落实资金105万元,帮村里老百姓打水井、建水塔、挖水窖、安装自来水。

沈泉坤说,老百姓需要什么,工作组就干什么。除了打井,工作组还为村里建桥、修路、修坝、修水渠、为村小学建“土暖气”,一户接着一户跑,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做,不知跑破了多少双鞋。也不知从哪天起,清晨推开门,门口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新鲜蔬菜,绿的绿,红的红……

工作组不想要,但第二天门口又摆满了。

独行快,众行远。谁不想早点过上幸福日子,谁不想早点奔小康?但党的决心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老乡掉队。

有一首《小康之歌》,曾在西藏阿里地区农牧民中传唱。这首歌,词作者就是河北省政协财经委员会主任卢瑞卿。

故事追溯到16年前。

2001年6月,党组织选派卢瑞卿到阿里地区日土县担任县委书记。日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8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日土的农牧民热爱共产党,家家户户都挂着毛主席像,帐篷的一角也会插上一面小红旗。

卢瑞卿看到,乡亲们热爱党和家乡,但生活也很“单调、清苦和原始”。为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创建了农牧民创收队,把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农牧民组织起来,修路架桥挣工钱。这是一件新鲜事。创收队员们穿着统一的迷彩服,统一理发洗澡,统一军训,统一升国旗,白天统一劳动,晚上统一认字,农牧民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西藏日报》还专门来报道。

第一年工程做下来,创收队员们人均收入达13000元。许多人第一次见到这多现金,不少人都惊呆了,也不知道咋花?卢瑞卿又手把手教他们添置牲口、衣服,剩余的钱存到银行。

幸福如歌,有歌就要大声唱出来。

卢瑞卿又组织大家举办歌唱比赛,并用《我爱你中国》曲子填词改写成《小康之歌》:小康,小康,我们的向往。集体劳动,自信自强。共产党领导我们富强,走出帐篷,走向文明,奔向小康!小康,小康,我们的向往,向前方!

卢瑞卿一直忘不了在他离任的时候,乡亲们轮流在他脖子上挂哈达,挂满了取下,又挂满了。这份情感,让他无论到哪个新的工作岗位上,都不敢辜负党、辜负人民……

他在《援藏情怀》一书中说:日土是一个高寒地带,被许多人称为“生命的禁区”,工作生活在这片古朴的土地上,还要去创造与时代同步的文明,我们凭什么?党的光辉就像我们每天享有的太阳一样温暖普照,我们自己应当怎么办,永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母亲就是一棵大树,为孩子避风挡雨。卢瑞卿说,有一次他看到母亲从地里回来,背着一筐草,弯着腰喂兔子,头发有些白了。他突然发现,娘老了!谁不爱母亲?而党就是母亲,会在你不知不觉中就把你培育长大,在你不知不觉中让你懂得了一些美好品质。为此,为党、为人民做点事,还需要诉苦和抱怨吗?

党是母亲,人民是母亲,政协组织也是每一个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母亲。已在省政协工作20多年的蒋树平,现任省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每个工作日,他清晨6点多到政协,晚上7点多回家。这么多年来,政协早已融入到他的血和骨髓里,他也早就把个人命运和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政协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他像爱母亲一样爱着政协。

带着这样的情感,河北省政协的每一个人都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曾去调研过塞罕坝。他说,上世纪60年代的塞罕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环境十分恶劣。从五湖四海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塞罕坝两代人经过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人间奇迹。

杨玉成说,塞罕坝精神是河北精神的一部分,也激励着政协委员们砥砺前行。省农科院党组书记胡木强委员,多年来克服本职工作繁忙的困难,从不缺席政协调研活动;省农业厅原厅长赵国岭委员,身患重病,依然坚持参加三农调研,并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还有已离岗的省水利厅原副厅长袁福委员,多次主动要求参加专委会的各项活动。

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李红录说,河北有357万少数民族群众,各民族就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团结一心跟着党,是河北的好传统,更是从革命淬火中得到的一条好经验。

10月30日上午9点,记者见到了河北井陉县政协委员、石家庄市第61中学校长韩淑丽。她刚从学校赶过来,幸福而骄傲。

原来,这段时间她在外地参加培训,这天早上才回校。谁料,她一出现在操场,许多孩子跑过来问她:“校长,您离开学校20天了,是不是去参加十九大了呀?”

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这么关注党的十九大,让她内心无比欣慰。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校长,我们又开展“小手拉大手,跟党一起走”的主题活动,上街捡垃圾,还邀请街上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填写了不少十九大知识问卷呢!

韩淑丽说:“孩子们,跟党走,一定会有出息的。”

编辑:刘小源

01 02 03

关键词:政协 新时代 政协委员 河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