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王一成:用生命诠释爱国为民高尚情怀

2017年12月15日 15:00 | 作者:叶辉 陆健 严红枫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2. 如果留在国外,或许会有更好的发展,可他毅然归国转向猪病临床研究,最后成为业内公认的“名猪医”

王一成198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分配到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要从事畜禽寄生虫病和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他工作极认真,很快成了单位的台柱子。1988年,单位公派他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兽医学院做访问学者。因成绩出色,学院希望他留下,他拒绝了。一年半后他如期回国。

为了追赶国际科技前沿,他于1997年赴美国阿肯色医科大学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其间他从事“冠状病毒RNA转录机理”课题研究,在病毒学领域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高质量论文。“凭他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研究能力,他完全有机会选择留在美国或者申请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原副院长方维焕教授说。“如果回国继续从事基础理论工作,他一定会取得更高级别的研究成果,成为更有名的专家。”阿肯色大学看好他的研究能力,希望他留下,甚至为他妻子提供定居美国的证明文件,但王一成拒绝了。“我的根在中国,我留在美国干什么?”

美国的学习使王一成成为浙江省最早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猪病临床诊断的专家。他还将这一经验传授给同行,让这项技术在家禽、兔、牛等疾病检测中应用。“当时国内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他带回的技术对于国内开展兽医生物技术研究具有引领作用。”副所长张存说。

然而,留学归国后,王一成一度情绪低落,在日记里留下了“无心写材料”的记录。因为畜牧所的实验室与美国简直是天壤之别,不仅条件简陋,还缺乏经费,到底该如何开展猪病临床诊断时刻困扰着他。

2003年4月2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省农科院调研,提出农业科技人员都应该到生产的主战场上去,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入主战场。

听到这些,王一成“豁然开朗”。当晚,他兴奋不已,激动地对妻子说:“我找到用武之地了,浙江的每个养猪场就是我的实验室。”从此,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本世纪初,浙江连续几次暴发较大猪病疫情,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不少养殖场破产。浙江猪病临床诊断人才严重缺乏。当时农科院猪病研究实验室条件较差,又缺乏经费。王一成刻苦钻研,主动设计,改善畜牧兽医的科研条件,提高诊疗水平。鲍国连说,畜牧兽医所公共实验室和试验场疫病防控设施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督到仪器招标采购和日常维护管理,都倾注了他的智慧和汗水。

猪病临床诊断需要往一线跑,往有疫情的地方跑,把实验室建在猪场。王一成觉得自己选准了方向,这样既可以实地诊断病情,还可以收集病料。从此,王一成奔波在农村,为养殖户服务,对养殖户有求必应,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出现疫情,他都会放下一切赶赴现场。

浙江省特级专家、原省农科院副院长徐子伟与王一成共事30多年,对这位部下充满敬意。他始终记得17年前那个不眠之夜的情景。

1999年12月31日下午,时任畜牧兽医所所长的徐子伟接报,杭州下沙猪场突发疫情,他马上赶赴现场,并立即与副所长鲍国连联系。此时,王一成已开车接上鲍国连赶赴下沙。焦急万分的场长冯尚连向他们介绍了情况。王一成是猪病专家,他当即成了现场总指挥。

当工作结束时,新年的钟声早已敲过,指针已指向凌晨2点。新的一年开始了!

万没想到12月31日竟是王一成的生日——徐子伟是在王一成病后查阅他的人事信息系统时才发现的。千禧之夜,不眠之夜,生日却在猪圈里工作至凌晨,王一成也不吱一声: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从没把他当下属,我一直把他当作良师益友,从心里敬重他。”老领导向记者描述当时的心境时,忍不住热泪盈眶。

那次疫情之后,深知猪病防控之重要,徐子伟与鲍国连、王一成携手启动猪场病原净化研究,历时8年,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我国饲养背景下的SEW健康养猪技术模式与示范基地,科研成果获得2009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徐子伟说:“王一成负责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等6种特定病原的监测与净化控制,他是关键技术贡献者,该技术后来一直为健康养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了能将国外先进的基因工程疫苗应用到防治猪常见病中,王一成克服重重困难,在抗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重组猪干扰素等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先后主持省重大、省重点等各类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和参加完成的成果9项获省、部级奖励。

王一成像个拼命三郎,哪里有疫病,他就往哪里跑。省畜牧兽医局防疫处两任处长顾小根、陆国林都与王一成并肩作战多年。“只要省里有防疫需要,无论多么忙,他从不拒绝。”顾小根说,他总是奔波在第一线,到养殖场调查取样,在实验室开展科研攻关,为行业主管部门建言献策。

陆国林说:“浙江省畜牧疫病病因都能很快查明,并迅速建立系列快速诊断方法和防控技术,帮助重大疫情控制和产业健康发展,王一成功不可没。”

在同行眼里,王一成和他的团队就是浙江畜牧产业的“活地图”和“数据库”。“名猪医”声名鹊起,全省规模猪场及养殖户遇到疑难猪病,大部分都送到该所进行检测诊断。据统计,2008年以来,王一成和他的团队共检测病原5万余项次,血清抗体40万项次,及时为猪场提供了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为全省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

然而,进入疫区是有风险的。目前已知的人畜共患病种类很多,这些看不见的已知或未知的病毒、病菌随时可能存在致命风险,进入疫病区解剖或采血取样无异于与狼共舞。

有人问他:“你这样到一线取样,就不怕风险吗?”王一成答:“我是猪医,就是和病毒打交道的。我不干,别人去干,同样有风险。再说,有防护工具,我怕啥?”

编辑:位林惠

1 2 3 4 5

关键词:王一成 兽医 科学家 畜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