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发现中国老年痴呆症人群新风险基因

2018年04月02日 10:26 |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记者3月29日获悉,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分子神经科学和药物创新研究”孔雀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症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中国的患病人群首次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发现了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新风险基因位点,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失调与阿尔茨海默症病变的关系。该项重要成果于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填补了国际上关于中国阿尔茨海默症人群全基因组数据的空白,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症。目前中国AD患者约900万,约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且预期患者数量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激增。然而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也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国际上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加索人群,还尚未有中国人群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鉴于遗传背景、环境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高加索人群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人群。

研究团队选取了2007-2016年间收集的不同程度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和对应年龄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发现了阿尔兹海默症的新风险基因,例如GCH1和KCNJ15基因。研究团队在非亚洲人群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也验证了GCH1和KCNJ15基因的变异与病变的关系,并且发现这两个基因的变异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有密切关联。研究团队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了这些阿尔茨海默症风险基因与人体免疫信号存在相互作用,揭示了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与阿尔茨海默症病变的关系。

团队带头人叶玉如表示,此次研究是首个针对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不但发现了新的遗传风险因子,而且提出了基因变异导致病变的内在生物学机制,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早诊早治和精准医学研究有重要意义。(记者沈婷婷)

编辑:赵彦

关键词:中国老年痴呆症人群 新风险基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