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图说 图说

浙江省政协围绕“健全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协商议政

2018年09月12日 15:36 | 作者:李宏 鲍蔓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 李宏 鲍蔓华)“我来自浙江台州仙居县路北村,一开始,孩子们管我叫王阿姨,现在他们都叫我‘王妈’, 15年来,56个孩子,有的已上大学,有的已上重点高中。现在还有28个孩子在身边,关爱留守儿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陪伴。”9月11日举行的浙江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群众代表王雪娟15年持续关爱留守儿童的动人故事赢得现场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农村留守人员是中华民族乡愁守护者,同时也是弱势群体。重视和关爱这一弱势群体,是振兴乡村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看护好乡愁家园的重要举措。”浙江省政协文史委负责同志道出了举办论坛主题的初衷。

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定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一直重视农村留守人员,不但依托信息技术对留守人员中的重点即留守儿童,建立了一人一档、相对完整的信息库,而且制定了有关的工作制度;建立多种针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关爱平台。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关爱帮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微信图片_20180912153425

“要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争当排头兵,必须把关爱农村留守人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关爱服务新模式新举措,为农村留守人员民生服务兜住底、建好网、强保障。”参加民生协商论坛的委员和界别群众代表纷纷表示。

“应该看到: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是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平衡和不充分’必然带来的社会问题。但是‘留守’本身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时长期的。”来自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社会学研究工作者马良做了大量实证调研后提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教育关爱”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三留守”人员数量的日愈庞大,在生活、教育、心理、安全等方面表现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牵挂着夏赛丽委员的心。 “我们学校地处山区,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他们的各种保障还有待加强。”武义县新宅中心小学校长徐跃在会上一番无奈的话让她记在心里。“我给你们学校捐助三百套校服。”会后,她专门找到徐校长说。

微信图片_20180912153431

“我认为应当从“三留守”工作存在的最迫切和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入手,国家、政府、社会、家庭多方联动,搭建相应的载体平台实施切实可行的关爱服务项目。”夏赛丽委员建议多措并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针对留守儿童特性,发挥政府、司法、学校、文化、公安等资源整合的作用,积极搭建“走进去、走出来”的互动平台。针对留守妇女面临的生活压力沉重、精神生活匮乏等情况,应发挥各级妇联组织作用,开展多种新型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提高留守妇女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培育她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针对留守老人主要面临的身体脆弱、孤独寂寞等身体、心理上的问题,建议加大农村医疗保障服务,开设“医疗康复、紧急救援”相关绿色通道。

淳安县屏门乡金陵村是该县最偏远的一个高山村,海拔1000多米,由5个小自然村组成,全村共212户,648人,留在村里的60岁以上的老人180多人,青壮年几乎都在城里上班打工。“我们深入走访,了解老人们的想法和需求,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结合实际情况,力所能及的丰富村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联系大学来村支教,寒暑假期,大山之巅,书声琅琅。处理自愿者服务娘子军,孤寡老人不再孤单。”村党支部书记项家龙用沉下去、请进来的方法让高山村不再成为孤独的守望。项家龙关于关爱留守人员的分享给更多将关爱留守人员工作做得更深更到位的人员鼓足了干劲。

委员和界别群众代表建议,关爱农村留守人员工作需要各方关注、齐抓共管。各级党政部门要加强协调,建立关爱工作联系制度,做好政策统筹和衔接,精准施策;推广学校寄宿制,盘活教育资源,解决课余和暑假教育空档期问题;加大财政补助,重视办好农村老年食堂;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建好农村养老照料中心、留守老人定期巡诊制度;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加强农村留守人员心理辅导服务;加强产业扶持,在“三留”人员集中的地区重点打造关爱服务平台;汇聚爱心力量,提高关爱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引导,弘扬良好乡风家风。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关爱 留守 农村 留守人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