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讯息书画讯息

笔墨当为时代立传

​ ——李延声谈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人物画创作

2018年12月14日 17:02 | 作者:李延声 口述 付裕 采访整理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魂系山河》表现百年奋斗史

记者:20世纪90年代,您开始创作《魂系山河》。与《正气篇》相比,《魂系山河》其实是一个长卷,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想法呢?

李延声:在《正气篇》这个系列中,我一共画了100多位先贤,当时,我就注意到林则徐,觉得他很悲壮,他的精神很感人,我就想创作历史画。但是画什么?怎么画?一直没有找到契合点。后来应该是在1995年,我在巴黎办画展时,借机到卢浮宫看了5天画。我看到那么多历史画,很震撼,我突然想到了我们的近代史,想到100多年来,我们的先烈前仆后继奋斗不已。那时候,香港就要回归祖国了,我们就要洗去百年国耻了,这种精神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的。这样,我的思想一下就清晰了,要画近代史、画我们百年来的奋斗历史,这样就有了《魂系山河》。也可以说,我画《魂系山河》整整酝酿了10年,画了2年,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我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这幅画,当时,这幅画卷高达3米,装裱后将近4米,长65米,占了整整一个中央大厅。

IMG_6366

《慷慨赋同仇———魂系山河长卷之四》李延声 作

记者:与《正气篇》单幅画作不同,《魂系山河》为什么要选择长卷呢?在历史人物画的创作中,您又遇到哪些困难呢?

李延声:因为近代史是悲壮的,一幅画表现不了,就要有几幅大画,才能够展现我们的百年奋斗史,所以最终分了6个部分,《屈辱的条约》《将士殉国记》《销烟气如虹》《慷慨赋同仇》等。同时,画历史人物画不仅要熟读历史,还要了解人物。当时,谢晋正在拍电影《鸦片战争》,我到电影拍摄现场画了很多速写,拍了很多照片。考虑到虎门销烟时的社会背景,我在画销烟与勇士的时候,就尽量把辫子盘在头上,展现其勇猛刚毅的形象。

问:如此巨幅的画卷,在创作时遇到何种困难?

李延声:黄胄先生在当初建设中国画研究院(今中国国家画院)时,专门建有一个大画室,面积200多平方米,有两个高5米,宽9米的电动画板,可以自动上下。我就在那里完成了《魂系山河》。

在艺术语言的表现上,也是费了心思的。因为表现鸦片战争需要一种凝重感,需要风云变幻、历史的厚重感,所以,我将山水画中的一些技法融汇到人物画里,运用斧劈皴,将人物像山峦一样层层叠上去,展现一种力量感、一种抗争的精神。

IMG_6368

《正气篇》之一林则徐像 李延声 作

另外,因为要表现山河破碎,仅靠笔墨语言还不够,我后来还加入“撕纸”这种技术,把纸做成各种各样的画面,弄残破后一段一段连起来,呈现山河破碎的感觉。观看的时候,第一眼是山河破碎,第二眼是我们的英雄形象,突出显现其民族精神。这时,人物变得像雕塑一样,形成对比,具有深刻的震撼力。

记者:后来,以《魂系山河》为蓝本,还策划了一次交响音画的音乐会?

李延声:我在画《魂系山河》时,因为要寻找灵感、历史感,所以经常听贝多芬的交响乐,那时候听得很多,把磁带都听坏了。当时,就感到不同艺术品类之间,有些东西、有些感染力、有些气势是相通的。因此,我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2011年在国家大剧院将交响乐和中国画相结合,举办了交响音画音乐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很有震撼力。

因为这次交响音画的出现,我也总结出了“动感水墨论”:就是将绘画、交响乐、诗词、多媒体影像结合,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这不是简单的跨界,而是新的艺术形式,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震撼力。

编辑:杨岚

01 02 03

关键词:笔墨当为时代立传 李延声 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人物画创作

更多

更多